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唐太宗用自知者明来勉励大臣的典故是什么
题目详情
唐太宗用自知者明来勉励大臣的典故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典出《贞观政要·论求谏第四》
贞观十六年(公元645年),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司空(唐制,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佐天子治国)房玄龄等大臣说:“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明智的人(自知者明),但要做到这一点却非常困难.比如说一位君主,每天都要处理成千上万件国家大事(一日万机),情况又非常错综复杂,人非圣贤,心智能力又有限,怎能把每件事情都处理得尽善尽美呢?这样说来,君主只有依靠匡正谏诤的臣子,来直言不讳指出他的过错,才能补救过失.由这件事我常思念魏徵,他忠诚耿直,遇到问题时能随时谏诤匡正,多次切中我的过失,这就是用明镜来照形体(如明镜鉴形),美与丑都会看得一清二楚.”说到这里,唐太宗举起杯子,向房玄龄等几位大臣敬酒,勉励他们也应该这样做.成语“自知者明”、“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便源于唐太宗勉励房玄龄等大臣,要像魏徵一样敢于犯颜直谏故事.
贞观十六年(公元645年),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司空(唐制,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佐天子治国)房玄龄等大臣说:“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明智的人(自知者明),但要做到这一点却非常困难.比如说一位君主,每天都要处理成千上万件国家大事(一日万机),情况又非常错综复杂,人非圣贤,心智能力又有限,怎能把每件事情都处理得尽善尽美呢?这样说来,君主只有依靠匡正谏诤的臣子,来直言不讳指出他的过错,才能补救过失.由这件事我常思念魏徵,他忠诚耿直,遇到问题时能随时谏诤匡正,多次切中我的过失,这就是用明镜来照形体(如明镜鉴形),美与丑都会看得一清二楚.”说到这里,唐太宗举起杯子,向房玄龄等几位大臣敬酒,勉励他们也应该这样做.成语“自知者明”、“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便源于唐太宗勉励房玄龄等大臣,要像魏徵一样敢于犯颜直谏故事.
看了 唐太宗用自知者明来勉励大臣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不知故乡我不知我的故乡该在哪儿.②襁褓中,故乡可能就是母亲亲爱的目光,远离了母亲,我想我肯定会哇哇 2020-05-13 …
四知范晔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 2020-06-29 …
阅读历史故事《完璧归赵》完成习惯里面的从画线句子可以看出秦王说用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是,蔺相如看出 2020-07-01 …
庄子有云:“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我想问最后那句“而 2020-07-08 …
(9/23)?」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 2020-07-14 …
哪位好心的大大知道@用英文怎么说?1不是at艾特我们老师天天讲但是没机会问他怎么说这个词@@@@@ 2020-07-17 …
作业不会了大家帮帮忙杨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 2020-11-12 …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句话出自庄子的什么?大意是什么百 2020-12-18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马戏团里表演的大象,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小时候的小象很调皮,玩性又大,故 2021-01-15 …
怎么给这篇作文添一个写作背景我的题材是谢座的题材,大致内容是“我”在公交车上,被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的 2021-01-18 …
相关搜索:唐太宗用自知者明来勉励大臣的典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