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的说天下的英雄入吾毅中矣反映了隋唐创立和完善的什么制度

题目详情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的说 天下的英雄入吾毅中矣 反映了隋唐创立和完善的什么制度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不在于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而在于其对中国封建政治统治需要的满足.从这一角度来研究,不敢说就能十分圆满地解决上述难题,但起码可以从另一条途径启发研究者的思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能否长期存在下去,首当其冲的,是能否满足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而能否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又是得到统治者的重视的前提.科举制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其优于其他选官制度的作用.
首先表现在它与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具有极大的亲和力,高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成熟以后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众所周知,科举制与隋唐以前实行的军功、察举、辟除等制度相比,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区别,就是科举制的自上而下方式.军功制的实施,有赖于自下而上的军功考核汇报;察举制的实施,有赖于自下而上的层层推荐;辟除制的实施,是把用人权直接交给了下面.而科举制则大不相同,它的标准完全由中央确定,用人完全由中央取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方式.地方上的用人自主权被中央主持的科举考试完全剥夺.
当然,科举制在具体实施中,也是从下到上执行的.在唐代的科举中,是先“乡贡”而后“省试”;一直到明清,也是先“乡试”而后“会试”.但是,这种先下后上,只是一个先后次序问题,而不是选官的主动权自下而上的问题.唐代的“乡贡”,已经完全不同于察举制下的推荐,更不同于辟除制下的自行任免,地方官不过是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预选而已.比之下,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和辟除制,与中央集权的背离是显而易见的.在察举和辟除制下,即使中央有关于用人标准的规定,解释权却掌握在地方的举主手里.从法学的意义上讲,谁拥有法律的解释权,谁就具有实际意义上的立法权.因此,汉代在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体制后,用人权力却通过察举和辟除落到了地方大员手里.汉末出现的地方割据,不能不说与察举制和辟除制造成的“门生故吏遍天下”式地方势力集团有密切关联.后世史家认为,察举和辟除造成了地方长官和属吏之间的宗主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各媚其主,而不知有天子”(王夫之:《读通鉴论》).科举制则完全不需要地方官员解释,也就不存在地方官员的用人权,中央集权的精神,在科举制创立以后得到了彻底体现.科举制度下产生于地方的“乡贡”、“举人”,谁也不会认为自己的“贡”、“举”是出于某一地方官的恩典.更重要的是,即使读书人取得了“乡贡”头衔或初级功名,也必须经过全国统一考试才能决定取舍.这样,地方官员的选人权力就完全被科举制剥夺殆尽,官吏的产生方式同中央集权的要求十分相应,不可能再通过选官造成妨碍中央集权的地方势力.正因为科举制度高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得到了隋唐以降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科举制创立之初,李世民曾有一句名言.他看着新科进士从门中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中矣!”显然,李世民的眼里,不仅仅看到了新科进士是人才,而是看到了原来“各为其主” 都统一到中央政府里来!
看了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加拿大的人说什么语言?他们说英语和法语.他想在说英语的国家找个笔友.我认为英语不难.他们来  2020-05-14 …

英语里为什么说很多词的?英语里,有什么助动词啊必动词什么的,我懂都不懂是什么意思,英语有什么词啊,  2020-05-15 …

哥哥对弟弟的标准哥哥怎么对弟弟的标准(注意不是对妹妹),我有个这样的表哥跟我在同一所学校学过然后我  2020-05-17 …

怎么样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如上,我在酒桌上,经常会不知道该说什么,在工作生活中也  2020-10-30 …

精彩的赠言(30字以内)李红成绩优秀,酷爱体育运动,但不善于交际(写赠言)小明学习刻苦,但学习方法不  2020-11-02 …

初中英语对话练习最好是4人的要长一点老师要我们上台表演···嗯····主题的话····随便什么对话比  2020-11-03 …

动物和动物他们能说话交流吗?动物他们能像人一样说话吗?我很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在想什么?  2020-11-03 …

你为什么要和我说英语呢,是在卖弄你的才学吗?翻译成英语怎么说,谢谢,在线等.你为什么要和我说英语呢,  2020-11-15 …

什么叫公因数啥叫公因数,别说什么"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因数,那么这些因数就叫  2020-11-24 …

4分之4不是等于1吗?为什么又叫4分之4呢?第1、2、3、4、5、6者就有可能是最佳答案!要具体的啊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