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与贞观之治什么联系?李世民对魏征包容了什么?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题目详情
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与贞观之治什么联系?
李世民对魏征包容了什么?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李世民对魏征包容了什么?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总的来说,是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之为“贞观之治”.
虚心纳谏,聆听忠告,乐于规劝,这是“贞观之治”在政治上的一个突出特征.唐太宗求谏时态度诚恳,方法多样.对的,则加以褒奖;错的,也不以委罪.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纷纭复杂的各种意见,他判明是非,分清曲直,择其善者而从之,令其不善者而改之.平时,魏征对唐太宗的谬误,常常能当面批驳,毫不示弱.有时激怒了唐太宗,弄得唐太宗面红耳赤,非常难堪.但魏征仍据理力争,继续规劝,直至皇帝口服心服,方才罢休.魏征逝世以后,唐太宗悲痛欲绝,说“我丧失一面镜子了!”
知人以心,信人以贤,用人以才,待人以礼,广罗天下各种人才,这就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又一个鲜明的特征,同时也是唐太宗被后人界定为贤明君主的重要标志.唐太宗坚决反对以人际关系和血缘亲情为标尺来选拔人才.他注意从新人、疏人,甚至敌对营垒中选用许多杰出的文官武将.著名的政治家,忠于职守的当朝重臣魏征,就是他从敌对的政治集团中选拔出来以后加以重用的.
“贞观之治”的第三个特征是唐太宗和他统治集团里的重要成员,一般都能节制开销,收敛私欲,精简机构,减少赋役,反对奢侈,杜绝贿赂,尽一切可能减轻人民负担.
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意思是告诫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但历史上的统治集团在进入盛世后,大多趋向“持盈保泰”、“护守成宪”,满足于维持现状,对眼前的问题小修小补,乃至自高自大,掩盖矛盾,粉饰繁华,纵情于声色犬马,陶醉于歌舞升平,根本看不到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就在这种状态下不断滋长,日积月累,变小患为大患,一朝爆发,遂致不可收拾.创造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晚年也因滋生自满之心,无法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幸有良臣辅佐,及时提醒.贞观十三年,魏徵针对唐太宗渐好奢纵的倾向,呈上直言进谏的名篇《不克终十渐疏》,指出唐太宗的志业与贞观初年相比,在十个方面都出现了今不如昔的变化,求治之心锐减而骄逸之心渐萌.唐玄宗的悲剧,则直白地印证了骄纵误国、懈怠败事的道理.玄宗英武有才略,曾将武后末年濒于内乱的唐朝导向“开元盛世”,但在晚年耽于享乐,无心理政,把朝廷政事交付给外戚杨国忠之流,全然不顾政治的不断败坏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对关乎国家大计的均田之法和府兵之制日趋瓦解不事补救,坐视藩镇权势积重和中央武备的不断削弱,以至造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悲惨结局,百年基业与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之为“贞观之治”.
虚心纳谏,聆听忠告,乐于规劝,这是“贞观之治”在政治上的一个突出特征.唐太宗求谏时态度诚恳,方法多样.对的,则加以褒奖;错的,也不以委罪.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纷纭复杂的各种意见,他判明是非,分清曲直,择其善者而从之,令其不善者而改之.平时,魏征对唐太宗的谬误,常常能当面批驳,毫不示弱.有时激怒了唐太宗,弄得唐太宗面红耳赤,非常难堪.但魏征仍据理力争,继续规劝,直至皇帝口服心服,方才罢休.魏征逝世以后,唐太宗悲痛欲绝,说“我丧失一面镜子了!”
知人以心,信人以贤,用人以才,待人以礼,广罗天下各种人才,这就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又一个鲜明的特征,同时也是唐太宗被后人界定为贤明君主的重要标志.唐太宗坚决反对以人际关系和血缘亲情为标尺来选拔人才.他注意从新人、疏人,甚至敌对营垒中选用许多杰出的文官武将.著名的政治家,忠于职守的当朝重臣魏征,就是他从敌对的政治集团中选拔出来以后加以重用的.
“贞观之治”的第三个特征是唐太宗和他统治集团里的重要成员,一般都能节制开销,收敛私欲,精简机构,减少赋役,反对奢侈,杜绝贿赂,尽一切可能减轻人民负担.
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意思是告诫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但历史上的统治集团在进入盛世后,大多趋向“持盈保泰”、“护守成宪”,满足于维持现状,对眼前的问题小修小补,乃至自高自大,掩盖矛盾,粉饰繁华,纵情于声色犬马,陶醉于歌舞升平,根本看不到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就在这种状态下不断滋长,日积月累,变小患为大患,一朝爆发,遂致不可收拾.创造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晚年也因滋生自满之心,无法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幸有良臣辅佐,及时提醒.贞观十三年,魏徵针对唐太宗渐好奢纵的倾向,呈上直言进谏的名篇《不克终十渐疏》,指出唐太宗的志业与贞观初年相比,在十个方面都出现了今不如昔的变化,求治之心锐减而骄逸之心渐萌.唐玄宗的悲剧,则直白地印证了骄纵误国、懈怠败事的道理.玄宗英武有才略,曾将武后末年濒于内乱的唐朝导向“开元盛世”,但在晚年耽于享乐,无心理政,把朝廷政事交付给外戚杨国忠之流,全然不顾政治的不断败坏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对关乎国家大计的均田之法和府兵之制日趋瓦解不事补救,坐视藩镇权势积重和中央武备的不断削弱,以至造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悲惨结局,百年基业与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看了 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与贞观之治...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什么魏征要扶持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按理来说,李世民的才干应该比得上李建成,魏征又是识才之人,那到底 2020-06-11 …
暴雨突袭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村民魏富贵开着铲车,在洪水里救出百余名乡亲。当魏富贵回家抢救财务时,家 2020-06-19 …
即款之后,则宜师夷.夷之长技三:一战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1)魏源的这段话出自他的什么著 2020-06-2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 2020-06-30 …
2011年10月8日,某偏远小村村官选举工作正在陆续展开……原村长神秘的对村民魏泉说:“喂!拐子, 2020-07-01 …
.重赏!战国时期,孙膑到魏国,魏王要考察一下他的本事.魏王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 2020-07-28 …
一道历史选择题下列朝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是()A魏国B西晋C北魏D蜀国 2020-07-28 …
暴雨突袭福建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村民魏富贵开着铲车,在洪水里救出百余名乡亲。当魏富贵回家抢救财物时, 2020-11-10 …
暴雨突袭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村民魏富贵开着铲车,在洪水里救出百余名乡亲。当魏富贵回家枪救财物时,家里己 2020-11-10 …
439年鲜卑族拓拔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在统一之初的一段时间内,北魏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这些矛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