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唐太宗论弓矢1.唐太宗说:“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表现唐太宗时一个怎么样的人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之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题目详情
唐太宗论弓矢
1.唐太宗说:“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表现唐太宗时一个怎么样的人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之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表现了唐太宗怎么的处事作风?请用《论语》里面一个成语对他的做法评价一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④,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导读: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治理天下是这样,读书上进不也如此吗?
  注释 :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务:事务.⑩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 ),屡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
  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唐太宗论弓矢
  【原文】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之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记》
  【译文】
  皇上对太子小时的老师萧瑀说:”朕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朕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是直的,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虽然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朕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达到分辨出好坏.朕靠着弓骑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更何况天下大事了,哪能够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中书省,多次召见,问他们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注释】
  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务:事务.④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ù ),屡次.⑤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⑥太子少师:指教太子的官员.⑦邪:不正.⑧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数朝廷决策的机构.
  唐太宗的为人:他是个明主,聪明,虚心受教的人,他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
看了 唐太宗论弓矢1.唐太宗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科举制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正  2020-05-16 …

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  2020-06-21 …

回答下列有关古代商业发展的问题:(1)列举西汉时期著名的商业中心(2)北宋时商业较唐朝时更为繁荣说出  2020-11-12 …

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名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  2020-12-06 …

科学的交通规划和控制是一个城市交通畅通的重要依据,经我校教学社团和高新交警队统计分析,西安唐延路上的  2020-12-17 …

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名士,竟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  2020-12-17 …

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扬崇义、郭万今等“各以延纳四方名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  2020-12-17 …

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  2020-12-17 …

日本与中国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唐朝时,一艘艘帆船,13次遣唐使成了两国延续二百年的纽带。日本多次派遣  2021-01-01 …

唐朝时期的中国比现在大多少?唐朝时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一段时期,可是由于朝代的更换,有不  202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