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是什么意思
题目详情
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是什么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句话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观点.
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格物致知”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
按照朱熹在当时对理学的理解来看:
所谓“格物致知”就是花工夫,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并且进而认识人伦世故、道德文章,以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显而易见,主要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科学之真”是可有可无的.
显然,“格物致知”包括认知的方法和认知的目的两层.就认知目的而言,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理论是有局限的.
单就观点:不求“科学之真”而言.就凸现了学说的局限性.
我们必须求科学之真.但是朱熹的观点就认知的方法而言,对我们的启发还是颇多的:学习要脚踏实地,深入探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以达融会贯通.
附注:朱熹认知的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格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行为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格物致知”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
按照朱熹在当时对理学的理解来看:
所谓“格物致知”就是花工夫,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并且进而认识人伦世故、道德文章,以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显而易见,主要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科学之真”是可有可无的.
显然,“格物致知”包括认知的方法和认知的目的两层.就认知目的而言,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理论是有局限的.
单就观点:不求“科学之真”而言.就凸现了学说的局限性.
我们必须求科学之真.但是朱熹的观点就认知的方法而言,对我们的启发还是颇多的:学习要脚踏实地,深入探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以达融会贯通.
附注:朱熹认知的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格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行为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看了 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此外提及"至德"的还有两处,但那两处都是说 2020-04-27 …
帮我看看这个句子的结构分析对吗?最早发现问题的是德国科学家.|1||2|1-2主谓结构|3||4| 2020-06-05 …
有一部小说,它的原名叫《心》,作者是德亚米契斯,小说的主人公是小男恩利科,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 2020-07-02 …
2011年9月22日,创业板公司科斯伍德(300192)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科斯伍德发行价为22. 2020-11-06 …
我刚上初一,小学的主科除了语数英之后就是科学,听老师说有的小学科学是思想品德,我也没太当回事.开始还 2020-11-15 …
英语翻译科学技术进步间接和直接影响科技道德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对科技道德的直接影响变得越来越突出.科 2020-11-21 …
下列材料分别体现了《思想品德》可得那些观点或道理热门话题所体现的教材观点“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 2020-12-07 …
让心灵站立罗伯特·科赫是德国著名的医生和细菌学家,有一天,他被请到皇宫去为国王看病。“你给我看病,不 2020-12-12 …
读《让心灵站立》,回答下列题。让心灵站立①罗伯特·科赫是德国著名的医生和细菌学家,有一天,他被召到皇 2020-12-22 …
阅读《让心灵站立》,完成下列各题。(10分)罗伯特·科赫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被召去为国王看病 202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