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8~1980年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年份阶层1928年1939年1959年1970年1975年1979年1980年工人和职员17.650.268.379.582.985.187.9工人12.432.548.256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1980年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
 年份
阶层
 1928年 1939年 1959年 1970年 1975年 1979年1980年 
 工人和职员 17.6 50.2 68.3 79.5 82.9 85.1 87.9
 工人 12.4 32.5 48.2 56.8 60.9 60.0 61.7
 职员 12.4 17.7 20.1 22.7 22.0 25.1 26.2
 集体农民 2.9 47.2 31.4 20.5 17.1 14.9 12.1
 个体手工业 74.9 2.6 0.3 0.0 0.0 0.0 0.0
(注:l928年,苏联尚有4.6%的地主。资料贾春增(当代苏联社会等)、辽宁社科院社会学所《阶级、阶层及社会流动》等整理)
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变化进行探讨(要求:至少形成一个观点,并史论结合进行概括分析,史科与史实要相互印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
观点1:苏联工人和职员比重持续增长,第二产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928~1939年,苏联工人及职员人数大幅度增长,是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并实现工业化的结果.苏联工业化取得了突出成就,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国民经济畸形发展;形成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重工业与轻工业、军用工业与民用工业等结构性矛盾,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苏联社会矛盾的尖锐.
观点2:苏联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畸形发展.苏联工人和职员增长迅速,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成就显著;集体农民在1939年有较大增长,地主阶级被消灭,表明农业集体化得以实现;此后集体农民持续下降,表明苏联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但苏联片面重视重工业、军事工业,最终导致国民经济畸形发展,激化了工人与农民、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重工业与轻工业、第二产业与第一、三产业等矛盾,成为苏联解体的内在隐患.
观点3:苏联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地位,个体经济很快被消灭.苏联推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了公有制、集体所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公有制经济中,工业经济不断扩张,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提高了苏联的工业化程度.但由于缺乏多种所有制经济作为补充,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滞后;这些结构性矛盾和产业结构的缺陷,后来虽然有所改革,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最终导致苏联社会矛盾尖锐,最终引发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