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唐朝的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
题目详情
唐朝的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中心-新疆,正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和稀世文物.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公元前138年一公元前119年,西汉的外交家张骞就沟通了这条古道.他率使团携黄金和绵帛,到达搂兰(今若羌一带)、尉犁、龟兹(今库车)、疏阿姆河流域等地区.勒(今喀什)、于田(今和田)、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和大宛、康居、大月氏等新疆及中亚阿姆河流域地区.他的副使还到达安息(今伊朗)和身毒(今印度)等国进行访问.这些地区的国家也派使节去中国中原,商旅往返,络绎不绝.丝绸、铁器、黄白金、铜镜、漆等大量流入中国的中原地区.
公元73年,中国又派班超率36人出使西域,他的副使甘英到达大秦(古罗马)和波斯湾(阿拉伯湾),保障了丝路的畅通并进一步拓展了丝路.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丝道”是指把在中国织成丝织品运往地中海沿岸诸国这条横断亚欧的古代贸易之路,它起自中国的安西(古代长安),西至罗马.
“丝绸之路”一词的来源:19世纪末德国的地理学家李希德·霍芬在中国的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时,看到从东面来的商队,便想这是否就是古代运送丝织品的通道呢?他在其所著的《中国》一书的第一卷中第一次将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此后这句话便被广泛地用于泛指古代连接东西方两个世界的贸易之路.
绿洲之路:丝绸之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陆路又可分为经中亚、天山以北草原的草原之路和经天山以南的绿洲之路两条.其中绿洲丝路又分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西域北路和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西域南路,海路是指经中国南部、印度、波斯湾抵达红海.现在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们还是把目光转向陆路丝绸之路.
连接中亚绿洲城市的这条路以西安(古代长安)为出发点,途中在中国境内又分为三条,它们分别是:
1、天山北路:西安—敦煌—哈密—乌鲁木齐—伊犁—现原苏联境内—罗马
2、西域北路:西安—敦煌—哈密—吐鲁番—焉耆—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帕米尔高原—中亚
3、西域南路:西安—楼兰—且末—尼雅—和田—喀什—帕米尔高原—中亚—西亚
这条连接绿洲之间的商队之路是人类与严酷的自然斗争中开创的道路.
丝绸之路开通前的状况:位于丝路中央位置的帕米尔高原西侧,是久负盛名的蓝宝石产地,这里所产的宝石在很久以前就被运往地中海沿岸.此外,在帕米尔高原东侧的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和田,以出产玉石而闻名,中国自古以来都以此处所产玉石为上乘之品而极为重视.因此,丝路开通以前,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至西亚诸国“蓝宝石之路”和通往中国内地的“玉石之路”就已经开通了.
此外,在公园前5世纪,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中写到:早在公元前7世纪,黑海北岸兴起的游牧民族斯泰基族的高度的金属文明就已传播到了居于天山脚下的塞族.
匈奴的兴起:到了公元前3世纪,继承了斯泰基文化的塞族—匈奴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最初,游牧于蒙古高原一带的匈奴在吸收了周围部落的同时又将其势力范围想东扩张,最后出现在中国本土上,秦始皇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而在公元前214年修筑了万里长城.
在秦朝倾力修筑长城之时,匈奴击败了游牧于甘肃河西一带的大月氏,并将其赶至中亚阿姆河一带,控制了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辽东半岛,西至塔里木盆地(包括36国在内)的广大地区.
汉朝统一中国:在中国,秦朝灭亡以后.汉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国,汉朝从建立之初就背负着与匈奴斗争的使命.匈奴经常袭击汉朝的北部疆域,以致于发生了汉高祖刘邦在山西白登山被围事件.自此以来,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赠送许多物品,并下嫁了王女.
汉武帝:公元前159年,汉武帝即位,此时,汉朝国内安定,经济繁荣,汉武帝便开始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其一是计划击败匈奴,保持北部边疆的安定.其二是相与西方通商.要实施这个政策就必须与大月氏结成联盟.据说大月氏的首领被匈奴所杀,因此,他们非常仇视匈奴.与大月氏达成联盟来夹击匈奴,张骞就是被选拔出来的使者.
张骞西行:公元前138年,张骞与匈奴出身的甘父带领百十来人从长安出发,在出了汉朝疆域后不久便被匈奴捕获.匈奴单于让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流放于漠北草原.张骞在此度过了十几年,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汉朝使者的使命,最后终于找到机会逃了出来,经过大宛、康居,终于到达了已在阿姆河流域定居建国的大月氏,可是,到了大月氏之后才发现大月氏已经满足于这块水草丰美的地方,已失掉了向匈奴复仇的意志.张骞在大月氏呆了一年以后,见游说不成便踏上了归途,途中又被匈奴捉住,1年以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脱,于公元前126年,也就是出发13年后,终于返回了长安.
与大月氏结成联盟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张骞却带回了有关西域的很多情报.汉武帝被张骞报告里所述的有关西域的各种珍奇物产所吸引,特别是被誉为“天马”的大宛产的汗血马.对喜欢骏马的汉武帝来说最具吸引力.此后,在击败匈奴后,张骞于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西域,抵达乌孙,为开辟通商作出了重大贡献.
丝路传播的物品:现在,我们常见的葡萄、苜蓿、胡麻、黄瓜、胡椒、胡桃等,据说都是张骞所带来回来的东西.此外,经过张骞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传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蓝宝石、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珍珠、土尔其石、以及罗马、波斯的银币等,此外公元前后由中亚传来的佛教,以及汉明帝时,由西域来访的僧侣所翻译的佛经、建造的寺院等.
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等也传到了西方.据说,中国人为了保持对丝织品的独占地位,在输出丝织物的同时严禁输出蚕种.
在中国古代遗迹中发现了茧,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蚕”、“桑”、“绢”、“帛”等文字,由此可见,蚕丝技术始于战国时代而成熟于汉代.
后汉与丝绸之路:汉朝时在西域地区设置了西域督护府,其势力范围几乎包括了中亚全部.但是在前汉趋于衰退之时,代之而起的是十几年后兴起的后汉.
在后汉时代,班超、班勇父子两人威震西域,夺回了曾一度被匈奴所占据的西域,重新设置了西域督护府.班超巧妙地运用外交和武力手段,使五十多个城邦国家服属后汉,这样,在平定了中亚之后,丝路上地交通与贸易进一步趋于繁荣.
甘英出使罗马:班超于公元97年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罗马),甘英虽然没能与罗马进行直接接触,但却是中国人首次到达地中海东岸(现在的希腊附近),而且还带回了大量关于中亚、印度、西亚、罗马等地的情报.以这些情报为基础,通商也逐步走向繁荣.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的使者来到后汉拜访,大秦王安敦是当时的罗马皇帝.
象这样在前汉、后汉时代开始进行的西域地区的贸易活动,常因汉朝的内乱和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中断,此后.随着唐朝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经营.
唐代的丝绸之路: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了强大而又统一的中国.此时,在漠北高原与匈奴相匹敌的(土尔其系的)游牧民族突厥也建立了游牧帝国.与汉朝一样,唐朝在国力强盛以后击溃了突厥,使其土崩瓦解,使得东西方贸易比汉代更加繁荣.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公元前138年一公元前119年,西汉的外交家张骞就沟通了这条古道.他率使团携黄金和绵帛,到达搂兰(今若羌一带)、尉犁、龟兹(今库车)、疏阿姆河流域等地区.勒(今喀什)、于田(今和田)、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和大宛、康居、大月氏等新疆及中亚阿姆河流域地区.他的副使还到达安息(今伊朗)和身毒(今印度)等国进行访问.这些地区的国家也派使节去中国中原,商旅往返,络绎不绝.丝绸、铁器、黄白金、铜镜、漆等大量流入中国的中原地区.
公元73年,中国又派班超率36人出使西域,他的副使甘英到达大秦(古罗马)和波斯湾(阿拉伯湾),保障了丝路的畅通并进一步拓展了丝路.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丝道”是指把在中国织成丝织品运往地中海沿岸诸国这条横断亚欧的古代贸易之路,它起自中国的安西(古代长安),西至罗马.
“丝绸之路”一词的来源:19世纪末德国的地理学家李希德·霍芬在中国的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时,看到从东面来的商队,便想这是否就是古代运送丝织品的通道呢?他在其所著的《中国》一书的第一卷中第一次将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此后这句话便被广泛地用于泛指古代连接东西方两个世界的贸易之路.
绿洲之路:丝绸之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陆路又可分为经中亚、天山以北草原的草原之路和经天山以南的绿洲之路两条.其中绿洲丝路又分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西域北路和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西域南路,海路是指经中国南部、印度、波斯湾抵达红海.现在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们还是把目光转向陆路丝绸之路.
连接中亚绿洲城市的这条路以西安(古代长安)为出发点,途中在中国境内又分为三条,它们分别是:
1、天山北路:西安—敦煌—哈密—乌鲁木齐—伊犁—现原苏联境内—罗马
2、西域北路:西安—敦煌—哈密—吐鲁番—焉耆—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帕米尔高原—中亚
3、西域南路:西安—楼兰—且末—尼雅—和田—喀什—帕米尔高原—中亚—西亚
这条连接绿洲之间的商队之路是人类与严酷的自然斗争中开创的道路.
丝绸之路开通前的状况:位于丝路中央位置的帕米尔高原西侧,是久负盛名的蓝宝石产地,这里所产的宝石在很久以前就被运往地中海沿岸.此外,在帕米尔高原东侧的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和田,以出产玉石而闻名,中国自古以来都以此处所产玉石为上乘之品而极为重视.因此,丝路开通以前,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至西亚诸国“蓝宝石之路”和通往中国内地的“玉石之路”就已经开通了.
此外,在公园前5世纪,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中写到:早在公元前7世纪,黑海北岸兴起的游牧民族斯泰基族的高度的金属文明就已传播到了居于天山脚下的塞族.
匈奴的兴起:到了公元前3世纪,继承了斯泰基文化的塞族—匈奴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最初,游牧于蒙古高原一带的匈奴在吸收了周围部落的同时又将其势力范围想东扩张,最后出现在中国本土上,秦始皇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而在公元前214年修筑了万里长城.
在秦朝倾力修筑长城之时,匈奴击败了游牧于甘肃河西一带的大月氏,并将其赶至中亚阿姆河一带,控制了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辽东半岛,西至塔里木盆地(包括36国在内)的广大地区.
汉朝统一中国:在中国,秦朝灭亡以后.汉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国,汉朝从建立之初就背负着与匈奴斗争的使命.匈奴经常袭击汉朝的北部疆域,以致于发生了汉高祖刘邦在山西白登山被围事件.自此以来,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赠送许多物品,并下嫁了王女.
汉武帝:公元前159年,汉武帝即位,此时,汉朝国内安定,经济繁荣,汉武帝便开始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其一是计划击败匈奴,保持北部边疆的安定.其二是相与西方通商.要实施这个政策就必须与大月氏结成联盟.据说大月氏的首领被匈奴所杀,因此,他们非常仇视匈奴.与大月氏达成联盟来夹击匈奴,张骞就是被选拔出来的使者.
张骞西行:公元前138年,张骞与匈奴出身的甘父带领百十来人从长安出发,在出了汉朝疆域后不久便被匈奴捕获.匈奴单于让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流放于漠北草原.张骞在此度过了十几年,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汉朝使者的使命,最后终于找到机会逃了出来,经过大宛、康居,终于到达了已在阿姆河流域定居建国的大月氏,可是,到了大月氏之后才发现大月氏已经满足于这块水草丰美的地方,已失掉了向匈奴复仇的意志.张骞在大月氏呆了一年以后,见游说不成便踏上了归途,途中又被匈奴捉住,1年以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脱,于公元前126年,也就是出发13年后,终于返回了长安.
与大月氏结成联盟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张骞却带回了有关西域的很多情报.汉武帝被张骞报告里所述的有关西域的各种珍奇物产所吸引,特别是被誉为“天马”的大宛产的汗血马.对喜欢骏马的汉武帝来说最具吸引力.此后,在击败匈奴后,张骞于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西域,抵达乌孙,为开辟通商作出了重大贡献.
丝路传播的物品:现在,我们常见的葡萄、苜蓿、胡麻、黄瓜、胡椒、胡桃等,据说都是张骞所带来回来的东西.此外,经过张骞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传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蓝宝石、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珍珠、土尔其石、以及罗马、波斯的银币等,此外公元前后由中亚传来的佛教,以及汉明帝时,由西域来访的僧侣所翻译的佛经、建造的寺院等.
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等也传到了西方.据说,中国人为了保持对丝织品的独占地位,在输出丝织物的同时严禁输出蚕种.
在中国古代遗迹中发现了茧,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蚕”、“桑”、“绢”、“帛”等文字,由此可见,蚕丝技术始于战国时代而成熟于汉代.
后汉与丝绸之路:汉朝时在西域地区设置了西域督护府,其势力范围几乎包括了中亚全部.但是在前汉趋于衰退之时,代之而起的是十几年后兴起的后汉.
在后汉时代,班超、班勇父子两人威震西域,夺回了曾一度被匈奴所占据的西域,重新设置了西域督护府.班超巧妙地运用外交和武力手段,使五十多个城邦国家服属后汉,这样,在平定了中亚之后,丝路上地交通与贸易进一步趋于繁荣.
甘英出使罗马:班超于公元97年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罗马),甘英虽然没能与罗马进行直接接触,但却是中国人首次到达地中海东岸(现在的希腊附近),而且还带回了大量关于中亚、印度、西亚、罗马等地的情报.以这些情报为基础,通商也逐步走向繁荣.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的使者来到后汉拜访,大秦王安敦是当时的罗马皇帝.
象这样在前汉、后汉时代开始进行的西域地区的贸易活动,常因汉朝的内乱和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中断,此后.随着唐朝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经营.
唐代的丝绸之路: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了强大而又统一的中国.此时,在漠北高原与匈奴相匹敌的(土尔其系的)游牧民族突厥也建立了游牧帝国.与汉朝一样,唐朝在国力强盛以后击溃了突厥,使其土崩瓦解,使得东西方贸易比汉代更加繁荣.
看了 唐朝的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 2020-05-16 …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通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西汉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 2020-06-11 …
丝织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以下表述符合汉朝丝织业发展成就的是()A.开始养蚕并有了丝织品B.政 2020-06-11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朝的牛耕已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B.汉武帝时统一铸造五铢钱C.汉朝 2020-06-11 …
丝绸之路是汉、唐两个辉煌朝代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古人眼中阳 2020-07-07 …
阅读下列材料: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 2020-07-19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 2021-01-01 …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 2021-01-01 …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 2021-01-01 …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 2021-01-01 …
相关搜索:唐朝的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