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史记》和《战国策》中所记荆轲刺秦事文字高度重合,其真实关系究竟为何,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看法。而所以如此,一方面是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史记》和《战国策》中所记荆轲刺秦事文字高度重合,其真实关系究竟为何,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看法。而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受制于已知材料难以决断,另一方面则是研究方法犹可商榷。事实上,战国史料中并不存在一个司马迁在其基础上“增益”以作《荆轲传》,且为刘向编入《战国策》的文本。唐人所见《战国策》已非刘向古本原貌。从隋唐时存世的东汉高诱撰注的《战国策》二十一卷本不载荆轲刺秦事来看,三十二卷本《战国策》中的“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并非刘向原有,而是出自晋时孔衍的《春秋后语》,孔衍撰写荆轲刺秦事主要采自《史记》,在体例上沿袭了《战国策》按国别编排的方式。隋初至唐约四十年间,两次由朝廷出面大规模有偿征集遗书活动,隋志著录之三十二卷本《战国策》,孔衍改写的《春秋后语•燕语》之荆轲篇已被附于《燕策》三卷尾。司马迁可能参考过某个早期文本,但这个文本较《史记•荆轲传》要粗陋得多,司马迁只是将其作为素材,而不是在其基础上“增益”。无论是《史记•荆轲传》还是《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其著作权都是属于司马迁的。
10.针对《史记》和《战国策》所记荆轲刺秦事文字的关系,这段材料质疑了哪种看法?(5分)
11.材料认为《战国策》二十一卷本和三十二卷本哪种更可靠?为什么?(4分)
12.材料认为司马迁是《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的作者,主要依据有哪些?(6分)
10. 司马迁“增益”《战国策》中记荆轲刺秦事的文字写成《荆轲传》。(5分,“司马迁”“增益”“《战国策》”“荆轲刺秦事”“《荆轲传》”每点1分)
11.二十一卷本(2分)。二十一卷本有东汉高诱的注,东汉时代更接近《战国策》的成书时间。(2分)(从另外的角度说明,言之成理亦可。)
12. ①《战国策》刘向古本不载荆轲刺秦事;②三十二卷本《战国策》的“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出自晋孔衍的《春秋后语》,孔衍撰写荆轲刺秦事主要采自司马迁的《史记》。(6分,每点3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 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这道题目,需要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回忆并结合本段材料作答;注意联系文中“战国史料中并不存在一个司马迁在其基础上‘增益‘以作《荆轲传》,且为刘向编入《战国策》的文本。唐人所见《战国策》已非刘向古本原貌。”这句话。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
试题分析: 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这道题目,需要结合文中“从隋唐时存世的东汉高诱撰注的《战国策》二十一卷本不载荆轲刺秦事来看,三十二卷本《战国策》中的‘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并非刘向原有,而是出自晋时孔衍的《春秋后语》,孔衍撰写荆轲刺秦事主要采自《史记》,在体例上沿袭了《战国策》按国别编排的方式。隋初至唐约四十年间,两次由朝廷出面大规模有偿征集遗书活动,隋志著录之三十二卷本《战国策》,孔衍改写的《春秋后语•燕语》之荆轲篇已被附于《燕策》三卷尾。”加以概括得知。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 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这道题要结合“马迁可能参考过某个早期文本,但这个文本较《史记•荆轲传》要粗陋得多,司马迁只是将其作为素材,而不是在其基础上‘增益’。无论是《史记•荆轲传》还是《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其著作权都是属于司马迁的。”分析概括得知。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对同一面积的不同表达和比较,根据图①和图②发现并验证了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 2020-05-13 …
明长城东起那里,西起那里?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异同: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 2020-06-21 …
关于惠更斯原理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波面上的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B.同一振源的不同 2020-07-04 …
一.请你把下面文中方框里的字补充完整,一年冬天,苏东坡同秦少游各骑一毛驴去郊外赏雪寻梅.走到山脚河 2020-07-12 …
把括号内的字补充完整,一年冬天,苏东坡同秦少游各骑一头驴去郊外赏雪寻梅.走到山脚河边,迎面遇老汉喝得 2020-11-30 …
关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天人合一”观念成熟于先秦,孔、盂 2020-12-05 …
关于对惠更斯原理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波面上的各质点振动步调完全相同B同一振源的不同波面上的 2020-12-15 …
电视剧《商鞅传奇》反映了商鞅离奇的一生,他的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统治 2021-01-13 …
商鞅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两个统治者是[]A.秦穆公和秦献公B.秦献公和秦孝公 2021-01-18 …
商鞅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两个统治者是A.秦穆公和秦献公B.秦献公和秦孝公C.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