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高考作文怎样得高分?我是辽宁考生,目前的作文分数在44~48之间徘徊,怎样能让作文分数突破到50分以上呢?
题目详情
高考作文怎样得高分? 我是辽宁考生,目前的作文分数在44~48之间徘徊,怎样能让作文分数突破到
50分以上呢?
50分以上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高三学生在考试中下笔最慎重的就是作文.因为作文的得分直接影响全卷的总分.为此,不少学生都是力求稳定.多数阅卷老师在总结高考作文评卷情况时也说,四平八稳加书写漂亮,得分不会低.值得肯定的是,稳是写作的基础和大局,不可忽视.
那如何求得作文的稳定呢?第一:标题稳.尽可能把作文话题包括进来.例如2002年全国卷作文材料中有这样一段引言,“也许每个人不一定都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根据这段文字,结合话题“心灵的选择”,可拟题为“面临心灵的选择”或“触动心灵的选择”,甚至“生死抉择”也可.拟题尽量不要与话题毫不沾边,也不要太长.
第二:观点稳.即观点要正确、常见,即已得到世人及社会的公认,不要搞奇谈怪论,与公论背道而驰.这样立意,虽无新意,但至少是正确的.其实,在高考作文中,绝大多数的作文所表达的观点都是常论.
第三,举例稳.事例是充实内容和论证观点的证据,议论文中必不可少.举例如无新鲜材料,不要生造、臆造,因为这样反而会导致事与愿违,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因此,所用事例只要切合话题,经典材料同样具有说服力.
第四:语言稳.虽然文章的立意占据了作文的主导位置,但语言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学生在作文中遣词造句要明白通顺,不搞生造词语,少用僻字长句,这样可以减少语病,消除歧义.不要为单纯追求语言的文采而忽略了语言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第五:文体稳.近几年,话题作文提出“文体不限”,为学生选择文体放宽了范围,但不能无规无矩.学生写记叙文和议论文最稳定,平时也训练有素.看近几件高考优秀作文,绝大部分都是采用这两种文体.至于连自己平时都没有训练过的文体(比如独幕剧、诗歌等),就不要拿到最重要的高考考场上来演练.能用诗歌写作并得高分的同学毕竟是极少数,况且还要加上运气的因素.
第六:首尾稳.拟好题,起好头,是良好的开端,结好尾是圆满的一笔.这里所说的“好”是指切合话题,紧扣中心.开篇不要去故意拐弯抹角,这样容易远离话题,而应早切题,早点题.结尾不必画蛇添足,可以重申观点,照应开头,略有深化.
第七:结构稳.议论文的经典结构尽可用到高考作文中去,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学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也多为此结构,阅卷老师没有理由反对“学以致用”.记叙文的结构安排也尽可从课文中学习并派上用场.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中的倒叙法,《荔枝蜜》中的先抑后扬法.这些经典构思方式,学生较熟悉,运用起来并不困难.
总之,作文求稳是保住基础等级分的坚石,是作文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更是稳中求得发展分的前提.
那如何求得作文的稳定呢?第一:标题稳.尽可能把作文话题包括进来.例如2002年全国卷作文材料中有这样一段引言,“也许每个人不一定都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根据这段文字,结合话题“心灵的选择”,可拟题为“面临心灵的选择”或“触动心灵的选择”,甚至“生死抉择”也可.拟题尽量不要与话题毫不沾边,也不要太长.
第二:观点稳.即观点要正确、常见,即已得到世人及社会的公认,不要搞奇谈怪论,与公论背道而驰.这样立意,虽无新意,但至少是正确的.其实,在高考作文中,绝大多数的作文所表达的观点都是常论.
第三,举例稳.事例是充实内容和论证观点的证据,议论文中必不可少.举例如无新鲜材料,不要生造、臆造,因为这样反而会导致事与愿违,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因此,所用事例只要切合话题,经典材料同样具有说服力.
第四:语言稳.虽然文章的立意占据了作文的主导位置,但语言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学生在作文中遣词造句要明白通顺,不搞生造词语,少用僻字长句,这样可以减少语病,消除歧义.不要为单纯追求语言的文采而忽略了语言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第五:文体稳.近几年,话题作文提出“文体不限”,为学生选择文体放宽了范围,但不能无规无矩.学生写记叙文和议论文最稳定,平时也训练有素.看近几件高考优秀作文,绝大部分都是采用这两种文体.至于连自己平时都没有训练过的文体(比如独幕剧、诗歌等),就不要拿到最重要的高考考场上来演练.能用诗歌写作并得高分的同学毕竟是极少数,况且还要加上运气的因素.
第六:首尾稳.拟好题,起好头,是良好的开端,结好尾是圆满的一笔.这里所说的“好”是指切合话题,紧扣中心.开篇不要去故意拐弯抹角,这样容易远离话题,而应早切题,早点题.结尾不必画蛇添足,可以重申观点,照应开头,略有深化.
第七:结构稳.议论文的经典结构尽可用到高考作文中去,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学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也多为此结构,阅卷老师没有理由反对“学以致用”.记叙文的结构安排也尽可从课文中学习并派上用场.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中的倒叙法,《荔枝蜜》中的先抑后扬法.这些经典构思方式,学生较熟悉,运用起来并不困难.
总之,作文求稳是保住基础等级分的坚石,是作文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更是稳中求得发展分的前提.
看了 高考作文怎样得高分?我是辽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侵华方式发生变化的一项内容是()A.割让辽东半 2020-05-16 …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有些动物的行为让人叹为观止,连连称奇.有一只会唱《黄土高坡》的鹦鹉近日爆红网络, 2020-06-16 …
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原因是[]A.北宋臣服于辽B.辽革除北宋赋税 2020-06-17 …
在辽、西夏和北宋对峙时期,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不包括[]A.辽的统 2020-07-28 …
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A.北宋臣服于辽B.北宋不予接纳 2020-07-28 …
长期生活在辽境内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A、北宋臣服于辽B、汉人“既来 2020-07-2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清政府向英国赔 2020-11-12 …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 2020-11-12 …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有些动物的行为让人叹为观止,连连称奇.有一只会唱《黄土高坡》的鹦鹉近日爆红网络,一 2020-11-25 …
长年生活在辽境内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不再愿意回到中原的原因是[]A.北宋臣服于辽B.辽革除北宋赋 2020-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