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论语》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是什么意思?翻译!快!快!

题目详情
《论语》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是什么意思?
翻译!快!快!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学而.第一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评析】 这一章仍然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把“孝”字具体化了.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看了 《论语》子曰:“三年无改于父...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学生宰予关于守孝的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己久矣。君  2020-04-06 …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完成(1)一(2)题.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  2020-04-22 …

“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我该怎么评论最  2020-05-12 …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是谁说的?  2020-05-12 …

你身边的随意一本书的十页第五排是什么句子?我的是: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2020-05-13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下面问题.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2020-06-20 …

翻译有关于孝道的以下论语论语学而第一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020-06-24 …

为什么论语中多次提到关于孝的内容?论语分为很多篇,但几乎每一篇都有关于孝的,是与孔子的父母有关吗?  2020-06-24 …

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天下无孝子。”对此错误的理解是[]A.孝敬父母,首先和主要  2020-11-2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全国十佳孝贤”的评选中,张尚昀被推为孝贤之首。无论是怎样的时代背景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