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文学作品阅读绝唱①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

题目详情
文学作品阅读
 绝唱
    ①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②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三四月间,荷花出水,一片浅绿。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曾经也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A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④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我徜徉荷花池的石岸上,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成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B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神奇幽秘的图案,我顿时感到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绝美的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它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一种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凄美。
    ⑥它是满地枯梗败叶,但它却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何况,它还有散落满池的莲子呢!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青青的绿意又将覆盖这片古老的荷池。
    ⑦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⑧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1)作者说“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他的理由有哪些?
(2)有人认为文章②③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3)请在第③④段划线句子AB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来赏析。
(4)文章结尾划曲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全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结合中心段落,也就是对残荷发表议论的第6段“它是满地枯梗败叶,但它却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何况,它还有散落满池的莲子呢!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青青的绿意又将覆盖这片古老的荷池”可以概括出:因为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它呈现给人最后的姿态依然是自信、孤傲的,残荷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因此说“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2)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交代背景或原因;点明中心.内容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内容.文章中间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第2、3段作者写自己开始认为绿叶红花为‘最美”,为下文看残荷留下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为下文写残荷的美做了铺垫;而且前后的不同描写也形成了对比,有利于突出作者对残荷之美的赞美之情.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
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A句“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运用排比,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荷花开放时的美丽.B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4)此题考查学生结尾语句的作用及重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①结尾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在文章结尾,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卒章显志.②断梗残枝在风雨时光的摧毁中“高高耸立”“高悬”“高举”,以这样的存在显示着自信、孤高,显示着力量,人也应该追求精神上的经过磨砺的孤高自信的美,在挫折中塑造自己壮美的精神情操.
答案:
(1)因为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它呈现给人最后的姿态依然是自信、孤傲的,残荷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因此说“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
(2)①作者写自己否定绿叶红花为‘最美”的认识过程,留下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为下文写残荷的美做了铺垫;②前后的不同描写也形成了对比,有利于突出作者对残荷之美的赞美之情.
(3)B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4)①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卒章显志.②断梗残枝在风雨时光的摧毁中“高高耸立”“高悬”“高举”,以这样的存在显示着自信、孤高,显示着力量,人也应该追求精神上的经过磨砺的孤高自信的美,在挫折中塑造自己壮美的精神情操.
看了 文学作品阅读绝唱①我总愿在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②它把后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飘零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  2020-04-25 …

“是啊,如果一株草有了开花的心,它的叶子也会变成绚烂的花!”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020-05-16 …

求郭德纲相声剧《唐伯虎点秋香》《点秋香》的唱词开头好像是“桃花艳来李花浓”分别唱四香的.有知道的求  2020-06-11 …

阅读回答问题珊瑚大海退潮了。海面上露出了美丽的珊瑚,有红的,有白的,还有花的。它们一丛一丛,有的像  2020-06-17 …

花儿向我们点头白杨树哗啦啦地响它们同美丽的小鸟向我们祝贺向我们歌唱它们都说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有希  2020-06-18 …

花儿向我们点头白杨树哗啦啦地响它们同美丽的小鸟向我们祝贺向我们歌唱它们都说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有希  2020-06-18 …

“沙枣子花开哎…香万里…”,这是宁夏花儿中的唱词.这句唱词说明[]A、沙枣花的分子质量很大B、沙枣  2020-07-03 …

从冰箱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砖,发现冰砖上附着把花花的“粉”它是怎么形成的呢?把冰砖放到杯子里,一会看  2020-07-06 …

“沙枣子花开哎…香万里…”,这是宁夏花儿中的唱词.这句唱词说明()A.沙枣花的分子质量很大B.沙枣  2020-07-24 …

“沙枣子花开哎…香万里…”,这是宁夏花儿中的唱词.这句唱词说明()A.沙枣花的分子质量很大B.沙枣  2020-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