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翻译一篇文言文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
题目详情
翻译一篇文言文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谤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纲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必定加分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谤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纲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必定加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仲尼到齐国去,谒见景公却不见晏子。子贡说;诸见君主却不去见他的执政的人,可以吗?”仲尼说:“我听说晏子侍奉三位君主而且能顺从他们,我怀疑他的为人。” 晏子听到这话以后,说:“我家世世代代是齐国的平民,我难以保住自己的品行,难以知道自己的过错,不能自立于齐国。我听说过,运气好就受宠爱,运气不好就遭受厌恶, 遭诽谤或受赞誉都与自己的行为相跟随,就像回声和声音相应和一样,应该看清行为如何然后再准备是责备还是赞誉。我听说过,用一个心眼奉三位在君主的,因而能顺从君主;用三个心眼奉一位君主的,不能顺从君主。现在还没有看到我的行为如何,就责备我顺从君主。我听说过,君子独自战立着,对身影不感到有愧;独自睡觉,对梦魂不感到有愧。孔子在大树下习礼,被人拨掉大树后就离开了,自己并不认为为受辱;在陈国、楚国绝粮处于困境,自己并不认为贫穷。责难人却找不到正当原因,这就如同住在水边的人认为斧斤没有用处而加以责难,住山上的人认为鱼网没有用处而加以责难一样。话从他的嘴里说了出来,他自己却不知道因此而陷入困境。当初我看见儒者很尊重,现在我看见儒者开始怀疑了。” 仲尼听到这些话以后,说:“俗语有这样的话,近处说的话,传到远处也不能停止;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掩盖众人的耳目。我私下议论晏子却没有说中他的过错,我的罪过不可避免了。我听说君子超过别人就把他当成朋友,赶不上别人就把他当成老师。现在我在他老先生身上说错了话。他老先生批评我,他就是我的老师啊。”通过宰我去想他道歉,然后仲尼去会见了晏子。
看了 翻译一篇文言文仲尼之齐、见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人体发育是指()A.从婴儿出生发育到性成熟的成年人B.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人的死 2020-07-16 …
人类认识事物的秩序是?①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②从实践到感性再到实践③从同一到斗争再到同一④从否定到肯 2020-11-02 …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作用来看,这 2020-11-02 …
学《统计学》的朋友帮我做几个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A.它是一种纯数量的研究B.它是 2020-11-02 …
人的出生后发育,通常是指[]A.从婴儿出生到长成性成熟个体的发育阶段B.从胚胎形成到婴儿的发育阶段C 2020-11-02 …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人体发育是指()A.从婴儿出生发育到性成熟的成年人B.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人的死亡 2020-11-02 …
从实践到认识与从认识到实践相比较,从某种意义上说()A.前者更重要,因为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B.前者更 2020-11-16 …
从实践到认识与从认识到实践相比较,从某种意义上说()A.前者更重要,因为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B.前者更 2020-11-16 …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作用来看,主 2020-12-10 …
强调求真务实,就必须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意味着()A.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听从上级指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