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观田家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1)与白居易的《观刈麦》相比,两首诗歌都用到了哪种表现手法?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2)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1)与白居易的《观刈麦》相比,两首诗歌都用到了哪种表现手法?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2)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有何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作答本题首先要了解《观刈麦》采用的手法,这个应该不难,《观刈麦》最主要的手法是对比,在本诗中也有体现.作答时,首先指出“对比”这种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对比”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
(2)“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的意思是“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惭”,表现了诗人的自责,表现了一个封建官吏的良知,从而提升了全诗的格调,升华了诗歌的主旨,不仅仅是对农民的同情.
答案:
(1)两首诗都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这首诗的对比手法具体表现在:田家终岁辛劳与不得温饱对比;田家“仓禀无宿储”和朝廷“徭役犹未已”对比;田家终年辛劳却家无隔夜粮与作为朝廷官员的诗人自己不耕种却从田家获取俸禄对比.(3分)
(2)农民终岁辛劳却不得温饱,诗人联想到身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不从事耕种却俸禄来自乡里,心中顿感惭愧.(4分)作用:通过自责,表现了一个封建官吏的良知,从而提升了全诗的格调,升华了诗歌的主旨.(2分)
参考译文: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赏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平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2)“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的意思是“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惭”,表现了诗人的自责,表现了一个封建官吏的良知,从而提升了全诗的格调,升华了诗歌的主旨,不仅仅是对农民的同情.
答案:
(1)两首诗都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这首诗的对比手法具体表现在:田家终岁辛劳与不得温饱对比;田家“仓禀无宿储”和朝廷“徭役犹未已”对比;田家终年辛劳却家无隔夜粮与作为朝廷官员的诗人自己不耕种却从田家获取俸禄对比.(3分)
(2)农民终岁辛劳却不得温饱,诗人联想到身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不从事耕种却俸禄来自乡里,心中顿感惭愧.(4分)作用:通过自责,表现了一个封建官吏的良知,从而提升了全诗的格调,升华了诗歌的主旨.(2分)
参考译文: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赏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平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什么现在降水量少了小时候我们这经常下雪下雨的非常好玩,可现在夏天老天也舍不得下几场雨降水量明显少 2020-05-13 …
选出提取句子主干错误的一项A.这场雨不是今年的第一场雨。主干:雨不是雨。B.菜叶和垃圾填没了这只船 2020-05-16 …
我希望下一场大雨.英语怎么说?1.我希望下一场大雨,天气太热啦.2.我希望明天下一场雨英语怎么说? 2020-05-21 …
诸葛亮既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怎么没算出火熄上方谷的那场雨,这与作者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自相矛盾 2020-06-09 …
描写雨的诗,要写这是一场什么雨例如:《春夜喜雨》这是一场让作者很开心的雨.这是什么雨,要写作者的心 2020-06-12 …
提取句子主干有误的是()A.这场雨不是今年的第一场雨。主干:雨不是雨B.菜叶和垃圾填没了这只船和那 2020-06-15 …
读了春雨这首古诗!我觉得这是一场()的雨,()的雨,()的雨,()的雨. 2020-06-17 …
淅沥沥的雨声——立春后的第一场雨这篇文章名字叫什么 2020-06-28 …
模仿例句,写写你心目中的春雨.例句:雨下着,这是一场连桑园的桑树根都能滋润到的透雨哩!雨下着,这是 2020-07-03 …
1.、“只要下场透雨,就能解除旱情;这里尚未解除旱情,所以这里没下过一场透雨.“这个推理是()A、 2020-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