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下列各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
题目详情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①,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②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③,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注】①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
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3)【乙】文与【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
(4)请概括【甲】文长江的夏水与【乙】文黄河的孟门之水特点异同,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①,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②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③,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注】①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
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 ___ |
②良多趣味 | ___ |
③素气云浮 | ___ |
④方知《慎子》 | ___ |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3)【乙】文与【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
(4)请概括【甲】文长江的夏水与【乙】文黄河的孟门之水特点异同,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阙:通“缺”,断缺;
②句意为:有趣味很多趣味.良:很,甚,极其,非常;
③句意为: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素:白色;
④句意为:我这才知道慎到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方:才.
故选:B.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自”,如果;“曦”,太阳.句意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非”,不是;“入”,进入.句意为: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
乙文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或“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4)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中描写手法的运用.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分析.
同:二水既盛且速.异:黄河的孟门之水气势恢宏.
描写方法运用上的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答案:
(1)①通“缺”,断缺;②确实,实在;③白色;④才.
(2)①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长风,也不如它快.
②水(虽然)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入岩石.
(3)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或“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4)同:二水既盛且速.异:黄河的孟门之水气势恢宏.
描写方法运用上的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①句意为: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阙:通“缺”,断缺;
②句意为:有趣味很多趣味.良:很,甚,极其,非常;
③句意为: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素:白色;
④句意为:我这才知道慎到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方:才.
故选:B.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自”,如果;“曦”,太阳.句意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非”,不是;“入”,进入.句意为: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
乙文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或“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4)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中描写手法的运用.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分析.
同:二水既盛且速.异:黄河的孟门之水气势恢宏.
描写方法运用上的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答案:
(1)①通“缺”,断缺;②确实,实在;③白色;④才.
(2)①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长风,也不如它快.
②水(虽然)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入岩石.
(3)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或“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4)同:二水既盛且速.异:黄河的孟门之水气势恢宏.
描写方法运用上的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看了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图是我国东南部地区一月、七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一月七月(1)、分析说明图示地区一月、七月 2020-05-01 …
三峡水库蓄水后形成的“高峡平湖”美景,一直深受海内外游客青睐。2010年10月,三峡库区蓄水首次达 2020-05-17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多目标开发的综合利用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三大主要效益.2003年6月,三峡 2020-06-21 …
数字七的意义(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为什么要是七月七日。是数字七有什么特殊意义么 2020-08-03 …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二月二,龙抬头;五月五,过端午;七月七,逢七夕;九月九,过重 2020-11-02 …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二月二,龙抬头;五月五,过端午;七月七,逢七夕;九月九, 2020-11-02 …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二月二,龙抬头;五月五,过端午;七月七,逢七夕;九月九, 2020-11-02 …
2005年9月,三峡工程右岸电站提前并网发电,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被揽入大坝与群山的怀抱,“高峡出平湖 2020-11-07 …
“中新网湛江海安一月七日电(记者王辛莉)琼州海峡天堑变通途,百年梦想今成真.今天上午九点十五分,运载 2020-11-12 …
中国的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和西方情人节(2月14日)遥相呼应,但我国有相当多人不过七夕节,而只重视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