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其,而,以,于五大虚词的用法
题目详情
其,而,以,于五大虚词的用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之:代词:我见相如,必辱之(代“相如”)《廉颇蔺相入列传》;助词: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耳矣!《三国志》,宋和罪之有?《墨子》;连词:皇父之二子四焉.《左传》这里之的用法同“和”.
2.其
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
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②云?(其往:其后,将来)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3.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4.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认入.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5.于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2.其
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
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②云?(其往:其后,将来)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3.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4.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认入.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5.于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看了 其,而,以,于五大虚词的用法...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吗 2020-05-14 …
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键存在于分子之间,不存在于分子之内B.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 2020-05-14 …
以下关于大陆法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陆法系渊源于古罗马法,最后于19世纪发展成为一个世界 2020-05-18 …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大陆法系特点的是()。A.法律渊源上不包括司法判例B.纠问式的诉讼程序C.法官只能 2020-05-19 …
以下属于大陆法系典型代表的有()。A.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B.1865年美国的《民事诉讼法典》 2020-06-04 …
下列关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A.两者法律渊源相同B.两者法律本质相同C.两者 2020-06-04 …
下列不属于大陆法系名称的是A、民法法系B、罗马法系C、法典法系D、.普通法系 2020-07-01 …
材料此皆为邦大略,小弟于此类凡涉时势二字,极深思索,故于古所无者兴之,恶者禁之,是者损益之。大率法外 2020-11-20 …
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B.分子间的引力随着 2020-11-30 …
由于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关于音速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B.音速 20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