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晏殊初仕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①,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殊初仕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①,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②.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③,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④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⑤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加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阙下:殿下。②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宴饮。③各为燕集:各自饮宴欢会。④批除:御点上任。⑤直:只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适值御试进士___
②公是时贫甚___
③卒至大用___
④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
译文:___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赵普》)
译文:___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译文:___
(4)选文中的晏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分析。
晏殊初仕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①,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②.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③,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④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⑤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加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阙下:殿下。②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宴饮。③各为燕集:各自饮宴欢会。④批除:御点上任。⑤直:只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适值御试进士___
②公是时贫甚___
③卒至大用___
④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___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跪而拾之以归 |
B.臣若有钱,亦须往 |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
C.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 于土墙凹凸处,常蹲其身 |
D.晏元献公为童子时 | 孰为汝多知乎? |
①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
译文:___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赵普》)
译文:___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译文:___
(4)选文中的晏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根据句意判断词义.①句意: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适,正值、恰好.②句意:晏殊当时很穷.是,这.③句意:最终得以大用.卒,最终.④句意:等到他做宰相时,太祖常常劝他读书.及,等到.
(2)A.把;来;B.也;也;C.到;在;D.是;说.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直:只有;只是;以:因为;为:做.为之:做这些事.句子翻译为: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可以做这些事.
②及:等到;次日,第二天.句子翻译为:等到第二天上台执政,能很快地处理事情,做出决断.
③以,认为;去,距离.句子翻译为: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4)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注意结合文章的事例.文段中晏殊不隐瞒自己曾经做过试题,请求另出题;受命后老实说出不能去宴游的原因.可看出晏殊是一个质朴、诚实、谨慎、忠厚的人.
答案:
(1)(4分)①正值、恰好 ②这 ③最终 ④等到
(2)B(2分)
(3)(6分)①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可以做这些事.(乐、以、为之)
②等到第二天上台执政,能很快地处理事情,做出决断.
③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4)(3分)文段中晏殊不隐瞒自己曾经做过试题,请求另出题;受命后老实说出不能去宴游的原因.可看出晏殊是一个质朴、诚实、谨慎、忠厚的人.
(2)A.把;来;B.也;也;C.到;在;D.是;说.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直:只有;只是;以:因为;为:做.为之:做这些事.句子翻译为: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可以做这些事.
②及:等到;次日,第二天.句子翻译为:等到第二天上台执政,能很快地处理事情,做出决断.
③以,认为;去,距离.句子翻译为: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4)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注意结合文章的事例.文段中晏殊不隐瞒自己曾经做过试题,请求另出题;受命后老实说出不能去宴游的原因.可看出晏殊是一个质朴、诚实、谨慎、忠厚的人.
答案:
(1)(4分)①正值、恰好 ②这 ③最终 ④等到
(2)B(2分)
(3)(6分)①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可以做这些事.(乐、以、为之)
②等到第二天上台执政,能很快地处理事情,做出决断.
③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4)(3分)文段中晏殊不隐瞒自己曾经做过试题,请求另出题;受命后老实说出不能去宴游的原因.可看出晏殊是一个质朴、诚实、谨慎、忠厚的人.
看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造纸术在隋唐宋朝元朝明清各是怎样的活字印刷术在先秦汉朝元朝明清各是怎样的 2020-06-11 …
清康熙乾隆年间,曾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建了12座大型寺庙。乾隆帝为此写出了“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 2020-06-26 …
1840年至1919年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在各方面逐步走 2020-06-28 …
1840年至1919年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在各方面逐步走 2020-06-28 …
如图的编钟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 2020-07-10 …
两晋到十六国,十六国到南朝,南朝到北朝.十六国到南朝各国形式怎么变化,南朝到北朝呢?说重点,谢谢 2020-07-28 …
材料根据汉律,郡国都必须向朝廷贡纳当地的土特产,由于交通不便,这些贡品的运输成本很高,采购、保存十分 2020-11-08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考试通史》一书古今考试资料,历经十年编纂,日 2020-11-22 …
元朝明朝清朝,三个朝代在时间上的跨度有多长?小弟跪求速告知.先谢过各位好汉了. 2020-11-30 …
阅读下列材料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不同朝代在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各民族好友交往是中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