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在周邦彦的《苏幕遮》中,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是那个意象?

题目详情
在周邦彦的《苏幕遮》中,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是那个意象?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如周济所说:“上片,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
  上下片的关系看似松散,然而却丝丝相扣,环环呼应.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为分明.一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两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啦.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这样,我们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片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王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联系两片之间的情感纽带是雨后风荷(呵呵呵……个人认为!)
  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清新而爽朗.
  很喜欢这首词,当然俺回答地可能不算完全正确.但是希望对你能有帮助哈!
看了 在周邦彦的《苏幕遮》中,上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