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24节气的由来什么时候形成的
题目详情
24节气的由来
什么时候形成的
什么时候形成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番花信风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从霜降说起 “小寒”要比“大寒”寒
夏至漫话 夏至习俗与气候 冬至气候及习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番花信风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从霜降说起 “小寒”要比“大寒”寒
夏至漫话 夏至习俗与气候 冬至气候及习俗
看了 24节气的由来什么时候形成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成语有耐性,非诚勿扰!表示看的意思的成语表示走的意思的成语口才极好的成语形容朋友多,情谊深的成语来 2020-05-17 …
1.规划好你的人生,以及人生目标计划好2.你的目标是什么,理想与梦想是什么3.来这个公司为了什么, 2020-06-04 …
概率题f(x,y)不等于0当0≤x≤1时,fX(x)=∫(上限x下限0)8xydy=4x^3,请教 2020-06-12 …
用个什么4字词语或成语形容起了反作用啊用个什么4字词语或成语来形容自己的所作所为/事物/没有如愿以 2020-07-08 …
已知数列-1,a1,a2,-4成等差数列,-1,b1,b2,b3,-4成等比数列,则(a2-a1) 2020-07-09 …
微积分的问题我在书上看到:由有限个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有限集合.列如:1,2,3;由无限多个元素构 2020-08-01 …
有丝分裂从间期到前期的DNA数为什么从原来的2倍变成4倍,从后期到末期又从原来的4倍变成2倍? 2020-11-06 …
4、“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思而射之.”这人的表现用个成语来说是什么?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2020-11-11 …
1、过去完成时与现在完成时有什么区别么2、什么是原因状语丛句,状语从句分为哪几种3、实义动词是什么4 2020-11-27 …
‘雪’、‘露’‘零’这些字上面部分那是4横还是4点?字典好像写成4横的但是我们平时都是写成4点的,谁 2021-01-17 …
相关搜索:24节气的由来什么时候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