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资治通鉴》十则原文、译文、两三句概括急

题目详情
《资治通鉴》十则【原文、译文、两三句概括】 【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智伯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但是世人往往无法将二者区分,一概而论成“贤”,这就是看错人的原因.
智氏准备立瑶为世子的时候,有人指出不如立宵,是因为其贤明的地方有五点,而不仁.贤与仁,德与才,是与非,世人谁能分清?德才兼备,多么难得!而古来君王,德胜才、才胜德、德才俱失而享国者大有人在.智伯之亡,不在德才,在于时.不审时度势者,庸才.
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起,并中王尸.
楚悼王去世,楚国的贵族乘机作乱杀吴起,吴起走投无路逃到悼王的尸体上躺下,期望能免难.攻击者射杀吴起,也击中了悼王的尸体.
吴起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杀妻求将,鲁人去之.将鲁,却强齐;帅魏,破西秦;相楚,楚强于诸侯.吴起因才而达,岂非贤者?馋于鲁,害于魏,戮于楚,恶吴起者,多为贵族,拼爹与X二代是传承了古文化.
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这四位臣下,能照千里之远,哪只有十二辆马车!魏惠王觉得很惭愧.
齐威王当是知人善任的典型,上位之初就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使齐国大治.魏惠王远不如也,其在位时期商鞅、孙膑、张仪、乐毅等经天纬地之才均去他国,人才流失的代价是国运衰微.
《通鉴》为“天地不可无之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历时19年编撰,292卷,流芳千古,泽被万世.信手一卷,将悟百事,岂特十则哉!
看了 《资治通鉴》十则原文、译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