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蒹葭并非情诗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请概括出作者提出的观点

题目详情
蒹葭并非情诗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请概括出作者提出的观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今人多半将《秦风·蒹葭》视作情诗.如诗学专家高亨先生在《诗经今注》中说道:“这篇似是爱情诗……主人公在大河边追寻恋人,但未得会面”.
高亨先生是个学者,他的观点未必能影响普罗大众.而琼瑶女士根据《蒹葭》改编而成的情歌《在水一方》,经邓丽君演唱后却广为流传,使得普通人也从此相信《蒹葭》一诗与爱情有关.
诗无达诂.每一名学者都有权利重新解读《诗经》.然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才能避免凭空臆断之嫌.其一、以先秦字义解先秦之诗;其二、通解全诗,不可断章取义;其三、所有新解都应符合作品产生时的社会背景、当地民风.不应将今人的思想、情感强加于古人身上.
将《秦风·蒹葭》理解为爱情诗篇的学者,大概都忽略了上述三项要求.那么,凭什么判定:《蒹葭》绝非情诗?
首先,从“所谓伊人”中的“所谓”二字可以看出:作者(主人公)与“伊人”似乎未曾谋面.“谓”者,论人论事得其实也(《说文解字注》).“所谓伊人”也就是“他人所说的那个人”,又或是“据说那个人……”.假如作者(主人公)是在寻访恋人,那他就应当说“所思之人”(我想念的人)、“予美之人”(我喜爱的人),而非“所谓伊人”.
其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与爱情并无关联.《诗经》中的比兴通常都与后文有着必然的联系.“蒹葭”指初生的芦荻(《说文》曰:蒹,雚之未秀者.葭,苇之未秀者),“白露为霜”指秋天已至,芦荻已老.除非《蒹葭》是在歌唱老人的黄昏恋,否则诗人就不应该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
再次,“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也不似情人之语.情人何在,与“顺流”、“逆流”有何关系呢?
另,秦风朴实,秦人深受周礼的教化,秦国的男女不会飘然水上,等待异性的追求.
《秦风·蒹葭》中的“爱情主题”或出于今人之臆想,我在历代经典中不曾找到相关依据.
西汉大儒毛亨认为:《蒹葭》旨在批评秦国君主秦襄公未能采用周礼,长此以往,必定难以治国(《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东汉名儒郑玄则在《郑笺》中写道:“所谓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他以为:“所谓伊人”指的是通晓周礼的贤士.
毛亨、郑玄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至少,他们能阐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寓意:秦国人民繁盛,但是,秦伯(秦君为伯爵)不用周礼,便不能教育百姓、振兴国家(诗人以“蒹葭”比喻民众,以“白露为霜”比喻礼教).
不过,这种说法却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所谓伊人”,因何要“在水一方”呢?《毛诗正义》(唐·孔颖达疏)解道:“在水一方”中的“水”是指“礼乐”(以水喻礼乐),这未免过于牵强(郑玄的“假喻以言远”也很难令人信服).二、在襄公时代,秦人不断地与西戎(西方少数民族)争夺领土,时常处于战争状态.“仓廪实则知礼节”(《管子》).艰苦战斗的秦国人的确需要贤士,但这贤士难道会是周礼专家么?
由此可见,毛郑之说并不完全可信.
明代文豪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有这么一段描写:秦穆公初见贤人百里奚,问道:“您今年多大年纪了?”百里奚答道:“才七十岁.”秦穆公叹道:“可惜!先生老了!”百里奚当即说道:“您要是让我上山打猎,我确实年老体衰,精力不够.您要是让我出谋划策,我还年轻着呢!想当年,吕尚(即姜太公)在渭水边上遇见文王,那时他都八十岁了!我现在比他还小十岁呢!”于是,秦穆公立刻虚心求教政事,随后又封百里奚为上卿,令百里奚管理秦国政务.
百里奚七十岁遇秦穆公,这是无可置疑的史实.古人常将百里奚与姜太公相提并论(如《鹖冠子》有云:“太公屠牛……百里奚官奴”).百里奚自比姜太公,且自认比姜太公年富力强,大约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我才会引用冯梦龙的文章.
秦国位于西周故地,其境内主要河流便是渭水.“渭水”在《秦风》的其他篇目中也曾出现(“我送舅氏,曰至渭阳”,《秦风·渭阳》).《蒹葭》中“在水一方”的“水”,极有可能也指“渭水”.“渭水”之“一方”,恰是周文王见姜太公之处.秦国的统治者渴求贤才,而他(他们)最需要的人才,应是神机妙算、决胜千里的政治家、军事家.毫无疑问,大周王朝的第一军政奇才,就是“垂钓渭滨”的姜太公.所以,我断定:《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应指姜太公式的高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是初生的芦荻,虽然青翠,却无用处.这芦荻惟有经历了风霜的考验,方能变得坚实中用.作者以此起兴,正是告诉读者:青年人膂力方刚,但欠缺经验,不堪大用.老年人历经挫折,才经验丰富,堪当重任.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啊!传说中的那位奇人(姜太公)——就在渭水的一边!”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秦伯求贤若渴之心,也暗示着他胸怀大志,意图争霸天下(姜太公曾协助周武王扫灭殷商、君临四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秦国的西北,是落后的蛮荒.逆着河流,向西北进军,人烟稀少,道路艰难.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秦国的东南,是繁华的中原.顺着河流,向东南发展,英贤辈出,前途无限!
事实上,春秋时期,秦国最重要的两名大臣百里奚、蹇叔都是来自东南的老翁!
“秦伯过渭水,思文王、太公之事,欲得贤士而相之”.(见拙作《诗经正译》)
《蒹葭》的作者也许是秦伯(或为秦穆公),也许是秦伯的代言人.将《蒹葭》解作秦伯求贤诗,将“伊人”释作姜太公(以及类似于姜太公的百里奚、蹇叔),应比千百年来任何一种解释更加合乎情理,近乎原诗本义.
看了 蒹葭并非情诗采用什么论证方法...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作文这是我们期末考试题,用现在时描写一个著名的景点,包括名称,地点,以什么而著名,你是否去过,  2020-04-08 …

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体诗又称为诗近体诗包括律诗长律三大类从句式上分近体诗包括···每首句··第三近  2020-05-13 …

“除夜作”诗题点明了.诗哥描写诗人身处何境?“寒灯”这一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简要概括第1匀所描绘的意  2020-07-03 …

登临诗的特点,代表诗人,表达情感,常见意象和手法有哪些?急!好的答案追加20财富值!请给我个总括类  2020-07-23 …

古人常常借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说下面诗的共同观点是什么?古人常常借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  2020-07-26 …

诗歌包括什么?它包括文言文吗?老师叫我们抄写诗歌,我想请问一下诗歌包括文言文和论文,名言警句吗?  2020-11-08 …

原生生物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各自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说完后麻烦说一下那一个范围最大,它里面包  2020-11-28 …

关于《上邪》的题目,1、指出本诗的抒情特点2、诗中的景象有何特点3、为何要虚拟这些景象4、概括本诗的  2020-11-29 …

《论雨》斯蓉求求.1、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第一段古诗中的月和花有何含义.3  2020-12-23 …

春夏秋冬的整首古诗要求是描写四季的古诗文要包括古诗题目,作者,古诗内容和古诗中的重难点字词解析每个季  2021-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