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英语翻译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参如何?”曰:“帝得之矣
题目详情
英语翻译
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参如何?”曰:“帝得之矣.”曹参相齐,闻何薨,
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持,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赵王以括代颇将.蔺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 ,随胜赵.曹参之宜为相,高祖以为可,惠帝以为可,萧何以为可,参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兴.赵括之不宜为将,其父以为不可,母以为不可,大臣以为不可,秦王知之,相应侯知之,将白起知之,独赵王以为可,故用之而败.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参如何?”曰:“帝得之矣.”曹参相齐,闻何薨,
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持,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赵王以括代颇将.蔺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 ,随胜赵.曹参之宜为相,高祖以为可,惠帝以为可,萧何以为可,参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兴.赵括之不宜为将,其父以为不可,母以为不可,大臣以为不可,秦王知之,相应侯知之,将白起知之,独赵王以为可,故用之而败.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汉高祖病的很厉害,吕后问他:"萧相国死了之后,谁可以代替他?"高祖说:"曹参可以."萧何辅佐惠帝时,病了,惠帝问他:"你百岁(死亡)之后,谁可以代替你的位置?"回答说:"知道臣子的莫过于君主您了."惠帝说:"曹参怎样?"说:"惠帝已经知道了."曹参...(不知道这俩啥意思-_-|||),听说萧何死了,告诉舍人去准备出行的东西,我马上要做丞相了.没多久,使者果然传召曹参.
赵括从小时候就学习兵法,他父亲赵奢也不能考倒他,但不认为这就很好了,跟他母亲说:"赵括要是非被任命为将军,打败赵军的一定时赵括."后来廉颇和秦军相持,秦国应候花了千金对赵国用反间计,说:"秦国所怕的,只有赵括."赵王用赵括代替廉颇领军.蔺相如上谏赵王,王不听.赵括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不能用赵括,王又不肯听.秦王听说赵括已经成为赵国将军,就偷偷让白起代替王龁,就胜了赵军.曹参之所以适宜做丞相,高祖认为他可以,惠帝认为他可以.萧何认为他可以,曹参自己也认为他可以,所以汉用他为丞相而兴盛.赵括之所以不适合做将军,他父亲认为不行,母亲认为不行,大臣认为不行,秦王知道,相应候知道,白起将军知道,只有赵王认为他可以,所以用他就败了.哎呀!将相是关系到安危,不可以滥用!而且秦用白起代替王龁,而赵国用赵括代替廉颇,不用真的到打仗时,就可以看出胜负的形式了.
赵括从小时候就学习兵法,他父亲赵奢也不能考倒他,但不认为这就很好了,跟他母亲说:"赵括要是非被任命为将军,打败赵军的一定时赵括."后来廉颇和秦军相持,秦国应候花了千金对赵国用反间计,说:"秦国所怕的,只有赵括."赵王用赵括代替廉颇领军.蔺相如上谏赵王,王不听.赵括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不能用赵括,王又不肯听.秦王听说赵括已经成为赵国将军,就偷偷让白起代替王龁,就胜了赵军.曹参之所以适宜做丞相,高祖认为他可以,惠帝认为他可以.萧何认为他可以,曹参自己也认为他可以,所以汉用他为丞相而兴盛.赵括之所以不适合做将军,他父亲认为不行,母亲认为不行,大臣认为不行,秦王知道,相应候知道,白起将军知道,只有赵王认为他可以,所以用他就败了.哎呀!将相是关系到安危,不可以滥用!而且秦用白起代替王龁,而赵国用赵括代替廉颇,不用真的到打仗时,就可以看出胜负的形式了.
看了 英语翻译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左传o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2020-06-18 …
中国古代臣下上帝王奏章中往往使用“昧死上言”“冒死陈闻”“臣有斧质之罪”等词。如秦朝丞相王绾、御史 2020-06-25 …
清朝时,钦差大臣见了王爷也要行礼吗看电影黄飞鸿与苏乞儿,林则徐贵为钦差大臣,见了王爷却也要地礼,而 2020-06-29 …
明朝阁臣制取代了宰相制,后期的阁臣实际权力非常之大,被史家称为“有相权而无相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 2020-07-11 …
中国古代臣下上帝王奏章中往往使用“昧死上言”“冒死陈闻”“臣有斧质之罪”等词。如秦朝丞相王绾、御史 2020-07-28 …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2020-12-10 …
淮阴侯韩信为何入列传?萧何张良韩信一样是高祖推崇的开国功臣,萧何张良都入世家,唯独韩信入列传.虽然韩 2020-12-12 …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 2020-12-17 …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大王更 2020-12-17 …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