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

题目详情

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  )

A. 专制皇权弱化

B. 宗法观念受到冲击

C. 地方吏治废弛

D. 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材料中徐元庆为父报仇杀人,经过争论,最后“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表明采用调和的方法解决.故D符合;
材料体现在法治和伦理方面矛盾时如何处理的争论,不能理解武则天的主张不被采纳是皇权的弱化,故A排除;
材料中“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说明尊重宗法观念,故B排除;
材料与地方吏治废弛无关.故C排除.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