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文后问题。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题1:本诗对小松的描写可谓精炼传神,请结合前两句中“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文后问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题1:本诗对小松的描写可谓精炼传神,请结合前两句中“刺”与“出”字,简要分析小松的特点。(3分)
小题2:后两句所写“时人”又有怎样的特征?(1分)
小题3: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写一段议论文字。(20分)要求:①论点明确  ②论证有力,使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  ③300字左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 “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
小题2:眼光短浅
小题3:多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答题思路为:①首先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小题3:试题分析: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描写和议论,诗情和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本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自选一个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就是一篇小型的议论文,在作文时,不要求面面俱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看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文后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找出下列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的一个很低的光  2020-03-31 …

看云识天气1.说明文在准确的前提下,可说明,也可说明.2.本文是一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2020-05-13 …

英语翻译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  2020-06-12 …

麻烦老师解答:阅读下面《看云识天气阅读下面《看云识天气》的选段,回答文后的问题.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  2020-11-03 …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知识,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A.文凭  2020-11-15 …

A.传载性B.可处理性C.共享性D.时效性俗话说观云识天气:是指人们抬头看天,可从天色、云的种类、风  2020-11-25 …

看云识天气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  2020-11-25 …

《看云识天气》(9分)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看  2020-11-25 …

该怎麼做有关云的小报?根据《看云识天气》17.《看云识天气》须作一张有关云的小报知道的学哥.们tha  2020-12-15 …

有关天气的问题1.星星可以知识方向,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你还知道哪些?2.请写几句有关云识天气的谚语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