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
题目详情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①吴公台,在今扬州北,南朝古迹。②摇落:零落。 小题1:作者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小题2:第三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 小题1:登台,秋景秋意,勾起了作者 怀乡思归 的感情(1分);凭吊零落萧条寂静的南朝古迹,触景生情,抒发了 朝代更替 (或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世无常)的 惆怅悲伤 之情。(2分) 小题2:从 视觉和听觉 (2分)的角度写景,写诗人 看到夕阳依旧照在吴公台上,听到悲凉的钟声在寂静的林子里回响 (分析1分)。从而描绘了 悲凉 、 寂静 (意境2分)的环境特点。 评分标准补充说明:只分析“寒磬满空林”的手法,只能得一半的分,例如运用了以动衬静(1分)的手法,以悲凉的钟声在寂静的林子里回响衬托环境的寂静、荒凉(分析1分)。 |
| 小题1: 试题分析:悠悠古台,树叶飘落,景物萧条,诗人在一个秋天的日子里站在古台上遥望着故乡。可是眺望远处的山峰却阻隔着一条很深的水。见到眼前的如此荒凉景物,此时此刻的诗人内心更是寂寞,空虚,孤独,有种失落的感觉。夕阳映着吴公台旧垒,依依不去,空荡的山林中,回响清冷的磬声。南朝旧事早成陈迹,真叫人惆怅,唯独这长江,自古至今奔流不停。可见诗人登台,秋景秋意,想起了家乡;吴公台旧垒,触景生情,物是人非的惆怅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点评:考点的重点在于把握诗歌的内容,体味诗歌抒发的情感,以及在某个问题上的观点态度。诗歌是一个整体,对思想内容和观点的把握要以语言审读为基础,以形象鉴赏为突破,以表达技巧特别是艺术构思的把握为动力,全面分析。做这类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先抓住诗歌的标题,从而了解诗歌的题材,即诗歌的主题类别。比如本诗从标题看是送别诗,我们可以结合送别诗常表现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分析,可以就比较容易了。 小题2: 试题分析:问如何写景?这类问法,解答的思路一般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描写角度,包括时空角度和感官角度;描写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最后要指出描写的效果。诗的第三联,第一句从视觉角度,第二句从听觉角度,突出环境的悲凉和寂静。 点评: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表现手法的判断是基础,是关键。因为这种手法的判断出现了问题,而其后的解说和表达效果都已经偏离正确的轨道,整个题目就可能不得分了。所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手法的判断一定要谨慎和认真。对此,要认真熟练掌握各种表达技巧的特征,并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这样才能根据具体的诗句来作出准确的判断。 |
看了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古...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原来每隔45米安装一根电线杆,现在改成每隔60米安装一根.如果起点第一根不动,在隔多远有一根电线杆不 2020-03-31 …
如果一个地方在产生超声波,另一个相隔很远的地方会不会因为距离远.能量又大,振动减慢而听见超声波.或 2020-05-13 …
苏轼人生的十六乐事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 2020-06-09 …
桃花帘外春意暖,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桃花帘外开依旧,帘中人比桃花秀.花 2020-06-21 …
将相隔很远的粒子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什么?在混沌状态时,两个粒子相邻(或者称在某一瞬间分裂为两个粒子 2020-06-21 …
形容两个人相隔很远,被山水阻隔而不能相见的词有哪些阿?我上次看了一个讲亲情的电视.母亲和儿子相隔千 2020-06-23 …
在河堤旁栽树苗,原来每隔六米栽一棵,现在改为每隔八米栽一棵,如果起点的一(还有)棵不动,至少每隔多 2020-06-25 …
原来每两个彩灯隔30米,改为45米,如果开始的一盏不移动,至少再隔多远又有一盏彩灯可以不移动? 2020-07-04 …
形容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形容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极远的地方,或形 2020-07-06 …
一种遥远的情思吸引着我,让我在落日的晚霞里、在远寺的钟声里有所追寻一种遥远的情思吸引着我,让我在森林 202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