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人少,云峰水隔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人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到吴公台,写下这首诗。
1.诗的中间两联,主要用了哪两种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物?(5分)
答:
2.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
1.
分 析:
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此两联承前,写登台所见之景。诗的门牌首联,以古台摇落和秋日望乡对举,既切题旨,也烈军属出了登台思归的寂寞情绪。接着的一联承古台而来,野寺无人的荒凉,云峰隔水的幽深,层次井然,尽收眼底。第三联写古台野寺的破败景象,冷寂凄清。那西下的残阳正依恋旧时的军垒,而空疏的林中在回荡着晚暮的钟声。无论是看到的和听到的,都给人落寞萧索的感觉,它强烈地表明,当年征战疆场的英雄事业,早已成了历史的遗迹。而诗人的无限伤感,亦寓其中。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分 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首联叙事,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点出时间、地点,扣实题目中的“秋日登吴公台”几字。“摇落”一词既切合“秋日”,又有肃杀萧条之气,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中间两联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末联以“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作结,寄慨遥深。这两句大意是说,南朝旧事,如过眼烟云,徒然令人惆怅而已;只有那台外长江,从古流到今,这才是永恒的。由于刘长卿累遭贬谪,心境悲凉,吊古伤今,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而思归的抑郁怨愤的情绪。江山依旧,人物不同。“独至今”三字,悲凉慷慨,道出诗的神韵。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读下表《赣州历史地名变迁》,从中获得的准确信息是春秋战国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国秦置南野县,隶 2020-07-28 …
读下表《赣州历史地名变迁》,从中获得的准确信息是春秋战国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国秦置南野县,隶 2020-07-2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 2020-11-0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分)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 2020-11-0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分)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 2020-11-0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 2020-11-0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 2020-11-0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 2020-11-0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 2020-11-02 …
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 202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