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文言文阅读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祜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1)下列四组加点字,字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___
(2)苏轼“才学颇高”,文中哪些地方直接体现?请结合原文说明。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
②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祜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1)下列四组加点字,字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___
A、未有其比 | 比冠,博通经史 |
B、卒全其城 | 卒用其人 |
C、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 普又以其人奏 |
D、二事皆(吕)惠卿启之 | 阖户启箧取书。 |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
②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前句: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比:比得上.后句: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比:等到;
B:前句:最终保全了徐州.卒:最终.后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卒:最终.意思相同;
C:前句:凭借对《春秋》的阐释居第一.以:凭借.后句:赵普又把这个人上奏.以:用;
D:前句: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启:启奏、禀告.后句:关上大门,打开(装书的)箱子,把书拿出来.启:打开.
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
直接的体现有: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所以待:所字结构,翻译成名词性的短语,对待您的礼数;常:寻常.句意为:皇上对待您的礼数,不是寻常的礼数.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弗为:不能做;乃:才.句意为:人必须知道做不仁义的事,杀害无辜的人,(即便)得到天下(也)不能做(这样的事),(知道这些)才可以.
答案:
(1)B.
(2)直接的体现有: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3)①皇上对待您的礼数,不是寻常的礼数.
②人必须知道做不仁义的事,杀害无辜的人,(即便)得到天下(也)不能做(这样的事),(知道这些)才可以.
A:前句: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比:比得上.后句: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比:等到;
B:前句:最终保全了徐州.卒:最终.后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卒:最终.意思相同;
C:前句:凭借对《春秋》的阐释居第一.以:凭借.后句:赵普又把这个人上奏.以:用;
D:前句: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启:启奏、禀告.后句:关上大门,打开(装书的)箱子,把书拿出来.启:打开.
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
直接的体现有: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所以待:所字结构,翻译成名词性的短语,对待您的礼数;常:寻常.句意为:皇上对待您的礼数,不是寻常的礼数.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弗为:不能做;乃:才.句意为:人必须知道做不仁义的事,杀害无辜的人,(即便)得到天下(也)不能做(这样的事),(知道这些)才可以.
答案:
(1)B.
(2)直接的体现有: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3)①皇上对待您的礼数,不是寻常的礼数.
②人必须知道做不仁义的事,杀害无辜的人,(即便)得到天下(也)不能做(这样的事),(知道这些)才可以.
看了 文言文阅读苏轼生十年,父洵游...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 2020-06-16 …
文言文阅读。(12分)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②。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 2020-06-16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 2020-06-25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 2020-06-2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东方朔救乳母葛洪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 2020-06-27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东方朔设计救乳母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 2020-06-27 …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 2020-07-12 …
汉武帝赦乳母原文: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 2020-07-28 …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东方朔救乳母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 2020-07-28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女。”其母阅读下 2020-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