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泊平江百花洲①杨万里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岸傍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泊平江百花洲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 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①这首七律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②王程:为王事(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后人在评价这首诗的颈联时说它“无理却有趣”,结合该联,谈谈你对“无理却有趣”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8.参考:苏州本是吴中佳胜,诗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看着熟悉的岸旁杨柳和青山白云,颇有悠然自赏的得意;(结合一、三两联,2分。只答出情感,不结合诗歌扣1分)诗人由泊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发出对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结合二、四两联,只答出情感,不结合诗歌少一联扣1分。共3分)

9.参考: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极力挽留“我” (1分),看似不符合生活的常理,实际上是诗人故意将景物拟人化,明明是自己喜欢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从对面写,故意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自己。(2分)这样写既突出诗人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也包括了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显得不落俗套又更有情趣。(3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王程,谓为王事(公事)奔走的旅程,用法甚新。“半世三江五湖掉,十年四泊百花洲”。杨万里于绍兴二十年(1154)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萃,以后历任内外官职,奔走于江湖间,到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世(指一个人的半生)之多;十年间,因主程所经,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从眼前的胜游回顾半世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历的三江五湖,时间、空间都延伸扩大了。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颈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这样写,既饶情致,又不落套。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也更进一层地得到表现。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附:诗歌鉴赏】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鉴赏】这首七律是光宗绍熙元年(1190)诗人从临安赴建康(今江苏南京)江东转运副使任途次所作。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

    开头两句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王程,谓为王事(公事)奔走的旅程,用法甚新。“半世三江五湖掉,十年四泊百花洲”。杨万里于绍兴二十年(1154)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萃,以后历任内外官职,奔走于江湖间,到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世(指一个人的半生)之多;十年间,因主程所经,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这一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毋宁说还带有一点悠然自赏的意味。从眼前的胜游回顾半世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历的三江五湖,时间、空间都延伸扩大了。这一联在对仗上句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多用数目字成对,如“半”对“十”“三”对“四”“五”对“百”;二是上下句的句法并不同(下句的“泊”是动词,与上句的“江”为名词不同,五湖棹与百花洲也有所不同,平仄也不调)。这样一种对仗,表现出诗人的巧思,具有一种轻快流利、拗折错落的美感。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颈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这样写,既饶情致,又不落套。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也更进一层地得到表现。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杨万里的诗,活泼自然,富于新意,思想感情则每每不够深沉。这首抒写旅途感受的诗,思想深度原很有限,它的特点仍在轻快清新、洒脱自然。不但额、颈两联对仗有如行云流水,一气舒卷,就连尾联的直抒人生感慨也显得轻松自如,毫不凝重。这种清畅流易的格调正是杨诗风格的一个显著特点。

看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浣溪沙王国维爱棹扁舟傍岸行,红妆素蓞斗轻盈。脸边舷外晚霞明。为惜�阅读下面  2020-06-1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浣花溪记(明)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  2020-06-1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浣花溪记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阅  2020-06-18 …

村头有口大井,井旁有棵大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每天清晨和傍晚,鸟儿都会看到村里人络绎不绝地来打水.  2020-07-09 …

找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我们要以雷锋叔叔为傍样,自觉尊守记律。()  2020-07-13 …

高积云预示着什么?当我在傍晚时(因为傍晚阳光没那么灿烂)看到高积云时,觉得心好像开阔了很多,也觉得预  2020-11-23 …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鱼和水苏景义盘石村的村主任这两天很愁。因为乡里说,县里有  2020-12-01 …

阅读课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①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为了证阅读课  2020-12-02 …

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色光散射的较多.傍晚的太阳颜色发红,这是因为傍晚的阳光要  2020-12-25 …

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色光散射的较多.傍晚的太阳颜色发红,这是因为傍晚的阳光要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