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王安石传》中“七年春,.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怎么译呀!今晚要用的,“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这段怎么译呀!我需要的是全段

题目详情
《王安石传》中“七年春,.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怎么译呀!今晚要用的,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这段怎么译呀!
我需要的是全段的译文: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腾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一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此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上面的翻译略有问题:
1、流离翻译成,“流离失所”比较好,是说天旱造成饥荒,百姓离开家乡出来逃荒流浪.历代统治者最怕的就是流民,那是滋生民变的温床.
2、忧形于色,直接翻译成“面带忧愁”比较好,不然“形”、“色”的意思表达不出来.
3、“知江宁府”是“江宁知府”,不是“江宁府知县”.宋代府官的官职叫做“知xx府事”,简称知府.
王安石原来的职务是宰相.
(熙宁)七年春,全国一直干旱,饥民流离失所,皇帝面带忧愁...于是罢免(他)为观文殿大学士、江宁府知府.
《宋史 王安石列传》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
(熙宁)七年春,全国一直干旱,饥民流离失所,皇帝面带忧愁,在朝堂上对大臣叹息,要罢免所有执法行政不善的官员.王安石说:“洪水和旱灾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即使是尧、商汤的时代也不能避免,皇帝不应该为此担忧,但应该整顿政务来对应.”皇帝说:“这怎么是小事?我所以恐惧的东西,正是政务未完善啊.现在征收的‘免行钱'太重了,民怨很大,以至(民间)出现了怨恨朝廷的话.从近臣到外戚,没有不说其害的.两宫太后哭泣,京师民乱纷扰,又逢天旱,更加丧失民心.”王安石说:“近臣不知是谁(对陛下说)的,如果两宫太后说话,那应该是向经、曹佾这两个人干的(打小报告).”冯京说:“我也听到了民间的怨言.”安石说:“不得志的士大夫都去找冯京,以他为归宿,所以只有冯京听说了那些话,我没有听到.”监安上门(一个官名)郑侠上奏疏,其中有一副画,画得是他看到的流民,扶老携幼的困苦情况,并把图献给了皇帝,说:“干旱是由于王安石造成的.罢免王安石,上天必然降雨.”,这时有豪侠在岭南造反.慈圣、宣仁二太后流着眼泪对皇帝说:“王安石使得天下大乱.”皇帝也对王安石心存疑虑,于是罢免(他)为观文殿大学士、江宁府知府,并从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这里是说王安石挂着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的头衔去做江宁知府,实职只是江宁知府,另外两个是挂衔而已)
里面的“侠又坐窜岭南”,有点莫名其妙,搞不清除,哪位高人指点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