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政治-->
宋朝宰相王安石有一首没写完的《咏菊》诗,开头两句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后,不以为然,心想,菊花敢与秋霜战,至死焦干枯烂,并不落瓣,怎么会“吹落黄花满地金”
题目详情
宋朝宰相王安石有一首没写完的《咏菊》诗,开头两句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后,不以为然,心想,菊花敢与秋霜战,至死焦干枯烂,并不落瓣,怎么会“吹落黄花满地金”呢?于是依韵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见到续诗,心中不快,但想到,苏东坡不晓得黄州菊花落瓣,也怪他不得,于是密报天子,调他到黄州当了个团练副使.苏在黄州当官一年,一日重九之后,到后花园赏花,不禁大吃一惊,只见菊花棚下,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至此方知,同为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
1.同为菊花,有落瓣和不落瓣之分,体现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什么道理?
2.上述材料是怎么体现这个道理的?请简要说明?
不好意思,是必修4,生活与哲学,人教版的!
1.同为菊花,有落瓣和不落瓣之分,体现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什么道理?
2.上述材料是怎么体现这个道理的?请简要说明?
不好意思,是必修4,生活与哲学,人教版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同为菊花,有落瓣和不落瓣之分,体现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道理.
2,菊花的不同类型,落瓣或者不落瓣是菊花的特殊性,而菊花的普遍性并非落瓣和不落瓣.苏轼把不落瓣的菊花特殊看成是菊花的普遍性,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道理.
3,苏轼犯的错误是把个性当共性,把特殊看成普遍性,以偏概全.
2,菊花的不同类型,落瓣或者不落瓣是菊花的特殊性,而菊花的普遍性并非落瓣和不落瓣.苏轼把不落瓣的菊花特殊看成是菊花的普遍性,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道理.
3,苏轼犯的错误是把个性当共性,把特殊看成普遍性,以偏概全.
看了 宋朝宰相王安石有一首没写完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林枫-梦已空《花逝》燕去悄无声,人去楼已空!百花曾争艳,霜尽满地冬! 2020-05-16 …
从修辞与语法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020-05-17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宋]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 2020-06-29 …
《西厢记》中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净沙秋思》中与此意境相同的诗句是? 2020-06-30 …
《长亭送别》中三宫调文字[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 2020-07-04 …
阅读[满庭芳],回答下面问题。从第一首小令[端正好]的“晓来谁染霜林醉”和后文最后一首小令[收尾] 2020-07-0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 2020-07-06 …
.下列各句与课本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B. 2020-07-06 …
对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的解说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此句运用的修辞方 2020-11-24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水牛艾青灰色的皮毛,干硬而无光,弧形的角,坚冷如凝霜;满身沾结着, 202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