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历史上上陈宫真的是中牟县县令?
题目详情
历史上上陈宫真的是中牟县县令?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陈宫并没有做过中牟县县令,他自从曹操任东郡太守时出仕,此后一直在兖州为官.
历史上这个释放曹操的县令不是陈宫,陈宫也不是这样跟随曹操的.这件事《三国志》和《世语》都有记载,内容基本上没有出入,而以《世语》为详.前者说:曹操出关,过中牟县,为亭长所疑,把他缚送到县里.后者说:这时县里已经接到董卓捉拿曹操的文书,但没有人认识曹操,只有功曹心里知道是曹操,认为世事方乱,不应拘捕天下英雄,便劝说县令把曹操释放了.综合二书所记,都没说县令是陈宫,也没说县令与曹操同行.
那么,陈宫是什么时候追随曹操的呢?《三国志》没有记载,只有鱼豢的《典略》记载说:“及天下乱,(陈宫)始随太祖.后自疑,乃从吕布.”这里并没有说明开始追随曹操的具体的时间、地点.根据史书记载:初平二年(公元191),曹操在东郡击败了黄巾军,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第二年,青州黄巾军攻入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战死,州中无主,济北相鲍信与州吏万潜等到东郡迎接曹操领(兼任)兖州牧.而据《世语》记载,这次曹操被迎立为兖州牧,陈宫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看来在这以前,陈宫已经追随曹操了.曹操逃出洛阳后,在陈留郡的己吾县起兵,距这时已经三年了,大约陈宫就是在此期间,即中平六年(公元189)到初平三年(公元192)之间追随曹操的.到了兴平元年(公元194)春,在曹操征徐州期间,陈宫又和陈留太守张邈叛应吕布,又成为吕布的谋士.
总之,《演义》把释放曹操的那位无名的中牟县令改换成陈宫,又让陈宫随曹操走到成皋,在客店中离他而去,便和史书上的记载有了许多抵牾之处,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辨明的.
历史上这个释放曹操的县令不是陈宫,陈宫也不是这样跟随曹操的.这件事《三国志》和《世语》都有记载,内容基本上没有出入,而以《世语》为详.前者说:曹操出关,过中牟县,为亭长所疑,把他缚送到县里.后者说:这时县里已经接到董卓捉拿曹操的文书,但没有人认识曹操,只有功曹心里知道是曹操,认为世事方乱,不应拘捕天下英雄,便劝说县令把曹操释放了.综合二书所记,都没说县令是陈宫,也没说县令与曹操同行.
那么,陈宫是什么时候追随曹操的呢?《三国志》没有记载,只有鱼豢的《典略》记载说:“及天下乱,(陈宫)始随太祖.后自疑,乃从吕布.”这里并没有说明开始追随曹操的具体的时间、地点.根据史书记载:初平二年(公元191),曹操在东郡击败了黄巾军,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第二年,青州黄巾军攻入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战死,州中无主,济北相鲍信与州吏万潜等到东郡迎接曹操领(兼任)兖州牧.而据《世语》记载,这次曹操被迎立为兖州牧,陈宫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看来在这以前,陈宫已经追随曹操了.曹操逃出洛阳后,在陈留郡的己吾县起兵,距这时已经三年了,大约陈宫就是在此期间,即中平六年(公元189)到初平三年(公元192)之间追随曹操的.到了兴平元年(公元194)春,在曹操征徐州期间,陈宫又和陈留太守张邈叛应吕布,又成为吕布的谋士.
总之,《演义》把释放曹操的那位无名的中牟县令改换成陈宫,又让陈宫随曹操走到成皋,在客店中离他而去,便和史书上的记载有了许多抵牾之处,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辨明的.
看了 历史上上陈宫真的是中牟县县令...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杨鹤,字修龄,武陵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四十年擢御史,上疏请东宫讲 2020-06-2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 2020-07-0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 2020-07-0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魏晋开始,个人书画 2020-07-05 …
世界上存在过的最大宫殿是哪朝的以为故宫最大了,到网上一查,唐朝的大明宫.法国的凡尔赛宫.秦朝的阿房宫 2020-12-04 …
日本东京以皇宫为中心,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A.天人合一的思想B.皇权的至高无上C.民主与 2020-12-0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天宫一号:中国宫中国梦千年流淌的弱水河,目睹了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又一次勇 2020-12-0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天宫一号:中国宫中国梦千年流淌的弱水河,目睹了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又一次勇敢起 2020-12-0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 2020-12-25 …
跪求英语作文一: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始建于明代约600年历史.二:下周日9:00--16:00去 2020-12-26 …
相关搜索:历史上上陈宫真的是中牟县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