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简述隋唐南北朝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影响,发展状况.语言精炼一些,准确些.还有南宋时期代表人物,主张和影响,那么多人,到底哪个是代表人物?
题目详情
简述隋唐南北朝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影响,发展状况.语言精炼一些,准确些.还有南宋时期代表人物,主张和影响,那么多人,到底哪个是代表人物?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魏晋南北朝隋唐虽是儒家文化处于低谷衰落的一个时期,但不代表具体在民族思想方面也毫无建树.相反,这一时期由于是我国各民族大迁徙和融合的时期,且经常处于群雄割据、汉族与少数民族所建政权鼎立并存的状态,因此,注定了儒家民族思想在这一时期有着巨大的飞跃与提升,值得我们认真的反思与研究.
一、江统及其《徙戎论》 江统,字应元,西晋末年人,是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统作《徙戎论》上奏给皇帝,要求将人居中原的少数民族迂回他们原来居住地.不使华夷混居.他的理由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1、“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历史传统.2、夷狄与华夏的文化差异. 3、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在江统上奏《徙戎论》后.“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这说明江统的民族思想虽有偏颇保守之处,但也不乏真知灼见.至少他已经看到了,自西周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国家.此后.由于民族的迁移,中央朝廷的屯田、戍边等政策,逐渐形成了中国境内各民族杂居的分布状态.这既有利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增加了引爆民族矛盾的几率.
二、 西晋灭亡后,中国就进入了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为更好地融人华夏、适应中原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纷纷利用儒家文化改造自己原有的文化.于是,儒家文化不再仅仅是华夏的儒家文化,也是其他少数民族的儒家文化.这种情势必然推动儒家在民族思想方面逐步走向开明包容,直至提出“夷狄之德,黎民怀之”的思想.其代表者即是隋代大儒王通.王通打破了华贵夷贱的传统观念,认为华夏的兴衰并不一定要寄托在汉族身上,少数民族也可以为中原华夏带来一个安定团结的大治世界,其实历史的选择已经超越了狭隘的汉族正统论.
三、儒佛之争:夷夏之辨的新形态 按儒家的民族观,文化是华夏与夷狄相区别的根本标准,因此,儒家一直很关切华夏文化与文明的延续与统一问题.而魏晋南北朝隋唐是佛教在中国传播并开始兴盛的时期,这种外来的夷狄之教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迅速赢得了大批信徒,直接威胁以儒家为代表的华夏礼乐文化的正统地位.它迫使儒家民族思想开始转向文化层面的论争.早在南朝刘宋时期,顾欢就曾著《夷夏论)以明佛教之与华夏的利害关系.认为佛教违背华夏礼俗,不适宜为华夏族所信仰,若要强行信奉,犹“车可涉川,舟可行陆”.唐代大儒韩愈则更明确地指出: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李翱也站在严夷夏之防的立场上“辟佛”
综合上述,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家民族思想是广博多元的.(徙戎论)尖锐地指出民族矛盾将是导致中国政权更迭的根本原因.王通打破了儒家以种族论正统的传统,转以王道与民心所向作为正统的标准,而不分种族出身.唐儒则把儒家民族思想引向文化层面的儒佛之争,最终逐步消解了华夏文化中心论,这些思想在儒学史上都具有首创意义,并在今后思想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他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一、江统及其《徙戎论》 江统,字应元,西晋末年人,是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统作《徙戎论》上奏给皇帝,要求将人居中原的少数民族迂回他们原来居住地.不使华夷混居.他的理由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1、“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历史传统.2、夷狄与华夏的文化差异. 3、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在江统上奏《徙戎论》后.“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这说明江统的民族思想虽有偏颇保守之处,但也不乏真知灼见.至少他已经看到了,自西周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国家.此后.由于民族的迁移,中央朝廷的屯田、戍边等政策,逐渐形成了中国境内各民族杂居的分布状态.这既有利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增加了引爆民族矛盾的几率.
二、 西晋灭亡后,中国就进入了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为更好地融人华夏、适应中原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纷纷利用儒家文化改造自己原有的文化.于是,儒家文化不再仅仅是华夏的儒家文化,也是其他少数民族的儒家文化.这种情势必然推动儒家在民族思想方面逐步走向开明包容,直至提出“夷狄之德,黎民怀之”的思想.其代表者即是隋代大儒王通.王通打破了华贵夷贱的传统观念,认为华夏的兴衰并不一定要寄托在汉族身上,少数民族也可以为中原华夏带来一个安定团结的大治世界,其实历史的选择已经超越了狭隘的汉族正统论.
三、儒佛之争:夷夏之辨的新形态 按儒家的民族观,文化是华夏与夷狄相区别的根本标准,因此,儒家一直很关切华夏文化与文明的延续与统一问题.而魏晋南北朝隋唐是佛教在中国传播并开始兴盛的时期,这种外来的夷狄之教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迅速赢得了大批信徒,直接威胁以儒家为代表的华夏礼乐文化的正统地位.它迫使儒家民族思想开始转向文化层面的论争.早在南朝刘宋时期,顾欢就曾著《夷夏论)以明佛教之与华夏的利害关系.认为佛教违背华夏礼俗,不适宜为华夏族所信仰,若要强行信奉,犹“车可涉川,舟可行陆”.唐代大儒韩愈则更明确地指出: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李翱也站在严夷夏之防的立场上“辟佛”
综合上述,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家民族思想是广博多元的.(徙戎论)尖锐地指出民族矛盾将是导致中国政权更迭的根本原因.王通打破了儒家以种族论正统的传统,转以王道与民心所向作为正统的标准,而不分种族出身.唐儒则把儒家民族思想引向文化层面的儒佛之争,最终逐步消解了华夏文化中心论,这些思想在儒学史上都具有首创意义,并在今后思想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他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看了 简述隋唐南北朝儒家思想代表人...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宋代的人物画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又一鼎盛时期,它在表现技法、题材范围上比唐代、五代的绘画有明 2020-05-13 …
问题,翻译,彼亦有所思之物矣.前路漫漫无期乃何人所定?是什么意思?凡世间之人皆为生死,无论贵贱,此 2020-06-15 …
帮拟一个标题期待是什么?有人说,期待是希望;有人说,期待是美好事物的源泉;有人说,期待是人成功的引 2020-06-21 …
现期物价水平和基期物价水平分别是什么意思?求解释!现期物价水平和基期物价水平分别是什么意思? 2020-06-22 …
谁能帮我些这篇作文?期待既有期望、等待的意思,也有企盼的意思.期待既可以是对人的期待,也可以是对事的 2020-11-03 …
钟子期必得之的之什么意思;赤子之心的之什么意思;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之什么意思之:1、往2、的3、代词, 2020-11-22 …
先天的反义词是后天,先天的意思是:人或动物的胚胎时期.那后天的意思是什么? 2020-11-25 …
简单的哲学,牵强的文学——人与动物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思维,文明的不同;共同点是都有思维和爱.再说 2020-11-29 …
一个宇宙本源的问题(本人长期纠结的思考着)都说宇宙是大爆炸产生的,大爆炸前宇宙只是个有物质的点(奇点 2020-12-07 …
某一时期社会思潮认为“人与动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这样的:禽兽在很大程度上为感官所驱动,很少考虑过去或 2021-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