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魏晋南北朝的竹林七贤到底代表着一种怎样的社会意识?与老庄及后世文化又有怎样的影响?希望从政治和经济以及社会历史生活方面分析

题目详情
魏晋南北朝的竹林七贤到底代表着一种怎样的社会意识?与老庄及后世文化又有怎样的影响?
希望从政治和经济以及社会历史生活方面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 ,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 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背景』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淡、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特点』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看了 魏晋南北朝的竹林七贤到底代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  2020-05-13 …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  2020-05-14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又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2020-06-28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又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  2020-06-28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又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  2020-06-28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又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  2020-06-28 …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  2020-11-28 …

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而厚重的文化底蕴又离不开丰富的社会阅历。这说明人的文化素养是  2020-12-02 …

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称为现代化(又称近代化)。洋务运动艰难  2020-12-26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又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  2021-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