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黄钟]人月圆·客垂虹(元)张可久三高祠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黄钟]人月圆·客垂虹(元)张可久三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黄钟]人月圆·客垂虹(元) 张可久三高祠 ① 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元) 张可久 三高祠 ① 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注】①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而后退隐。 小题1:这首散曲的结尾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又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游子形象?请分别进行 简要概括。(5分) 小题2:这首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选取其中两种手法结合作品进行简要赏析。(6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⑴ 作者以黄花、青灯、庭院、夜雨、秋风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秋风萧瑟、夜雨凄凉的孤寂图景。(2分,列举意象、概括景象特点各1分) ⑵ 这三句描绘了一个人生失意、客居异乡、孤寂凄凉、年华老去的游子形象。(3分,特点2分,身份1分。) 小题2:⑴用典,(1分)作者以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人功成身退的典故,(1分)表达了对古贤的追慕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慨自伤之情。(1分) ⑵直抒胸臆,(1分)作者以“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三句反问,(1分)直接表现了作者知音难觅、前途渺茫、无人理解的悲凉心境和孤寂情怀。(1分) ⑶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作者以丛菊满院、夜雨青灯、瑟瑟秋风的凄清景象收束全曲,(1分)表现了客居他乡、白发穷途的孤寂凄凉。(1分) (答出其中两种即可,每种在表述上手法名、举例分析、表达效果各占1分)。 |
小题1: 试题分析:庭院里菊花又开了几丛,我在昏暗的灯下守听着夜雨,任秋风把新添的白发吹动。末一组鼎足对跳出眼前风景,直接回顾这一时期“客垂虹”的生活实况。“黄花庭院”见出秋寓的衰飒,“青灯夜雨”点出客夜的惨切,而“白发秋风”,更是添出旅人的病老来了。这三句未言“愁”字,而愁情已透出纸背。作者借景生情、借景述情,表现出老到的功力。描绘了一个客居异乡、孤寂凄凉、年华老去的游子形象。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散曲以两句景语领起,以下接连用了三组鼎足对,显得整饬凝练,气象苍古。作者擅长以词法入曲的风格,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三高祠下”两句,这两句虽是纯客观的白描,但行人(尤其是客子)到此不会无动于衷,这是必然无疑的。“莼羹”三句是第一组鼎足对。由“故人”三句组成的第二组鼎足对,就从历史走回了现实。末一组鼎足对跳出眼前风景,直接回顾这一时期“客垂虹”的生活实况。作者借景生情、借景述情,表现出老到的功力。这首小曲在艺术上还有个特点,即对仗精工而不露痕迹。如“莼羹”、“渔舟”、“茶灶”中“莼”、“渔(借作“鱼”)”、“茶”都属饮食门,“黄花”、“青灯”、“白发”中“黄”、“青”、“白”都为颜色。鼎足对较诗词的偶对要多出一句对仗,散曲作者是不放过这种逞才机会的。 |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抄写一份材料,每分钟抄写30个字,若干分钟可以抄完,当抄写了2/5的时候,决定提高效率50%,结果 2020-05-16 …
一道初一(关于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有一养鱼池,装有A,B两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C,若单独开放A管 2020-05-21 …
蒽蒽,第一个题目:1m花布a元,买这样的花布b(m),应付多少元?当a=4.2,b=3.5时,应付 2020-06-06 …
有一挂钟,每小时敲一次钟,几点钟就敲几下.钟敲6下,5秒钟敲完;钟敲12下,几秒钟可以敲完?为什么 2020-07-06 …
一分钟可以做好多事仿写一分钟似乎非常短暂,但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痕:一分钟可以用来静静倾听 2020-11-03 …
1.2010年10月26日三峡水利工程蓄水175m成功至此26台特大型发电机组可实现全负荷发电一台7 2020-11-07 …
数学:如下补充说明1某市电话的月租费是20元,可打60次免费电话(每次3分钟),超过60次后,超过部 2020-11-07 …
A移动公司月使用费为60元,主叫限定时间为200分钟,主叫超时费为b元每分(被叫免费),若王经理用的 2020-11-10 …
求解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急江堤边一洼地发生了管涌,江水不断涌出,假如每分钟涌出的水量相等,如果 2020-11-11 …
一元一次方程问题1、有一个单向通车道口,通常情况下每分钟可以通过15辆车,一天司机小王驾车到达道口时 20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