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8.阅读下列这首元曲,回答问题。大德歌·秋元关汉卿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

题目详情

8.阅读下列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大德歌·秋

【元】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①陈抟:五代、宋初的道士,曾在华山修道,相传他嗜睡,能入眠后百日不醒。②蛩(qióng):蟋蟀。

(1)此曲写闺怨,所盼之人未归,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主要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景物?其作用是什么?(4分)

(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试举两种作简要分析。(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从听觉角度写景,描写风声、雨声、蝉鸣蟋蟀声、雨打芭蕉声不绝于耳,(2分)渲染了女主人公“懊恼伤怀”、“泪点抛”的愁肠怨绪。(2分)

(2)①“懊恼伤怀抱”直接抒情,抒发了懊恼伤心之情。②使用了陈抟的典故,抒写了秋风秋雨难成眠的愁怨;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女主人公久盼人归人未归的伤心和愁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6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主要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景物?其作用是什么”,这是考查写景的方式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对于前者,应从如下角度入手,感官角度、空间方位角度、手法角度等等。首先找出写景的句子,然后再分析具体的手法。起头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由景入情,直入怀抱。“风飘飘,雨潇潇”,是说风雨交加,突然而至,声势咄咄逼人。这开头两句就给脆弱的少妇带来很大压力。“飘飘”“潇潇”双声叠韵,音响悠长,倍增空寂之情。最后二句“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继续写景,景语皆情语,蝉噪蛩鸣,雨打芭蕉。这些外界景物强烈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难以言喻的久别之苦,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此时此刻,窗内:枕冷衾寒,形单影只;窗外:秋蝉寒蛩,轮番聒噪。这一切都融化在一起,物我不分,从而使女主人公的离思之苦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考点定位】评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曲起头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由景入情,直入怀抱。“飘飘”、“潇潇”双声叠韵,音响悠长,倍增空寂之情。四、五句写女主人公愁苦情状。最后二句继续写景,景语皆情语,蝉噪蛩鸣,雨打芭蕉,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本题考查诗歌中写景的方式。(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二)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 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如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五)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六)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七)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八)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这是考查表达情感的方式。先到诗句中有否直接体现情感的内容,如有就是直接抒情,比如“懊恼伤怀抱”,这是女主人公的愁苦情状。“扑簌簌泪点抛”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并在准确地捕捉这一典型细节以后留下空间,让读者想像补充,其闺房幽情在充实中越发空灵。再看有否使用手法,“便做陈抟也睡不着”,这是借五代时在华山修道的陈抟老祖的故事,极言少妇被哀思愁绪煎熬着,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忧思如此之深,终至烦恼、悔恨、伤心、落泪。最后看景物,借景抒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首小令描写的少妇的烦恼,是因为“人未归”而引发的,故“懊恼伤怀抱”便成为此曲表现的重点。此曲起头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由景入情,直入怀抱。风雨交加,突然而至,声势咄咄逼人。这就给脆弱的少妇带来很大压力。“便做陈抟睡不着”,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相传陈抟能一睡百日不醒。这里属于用典。四、五句写女主人公愁苦情状,直抒胸臆,“扑簌簌泪点抛”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并在准确地捕捉这一典型细节以后留下空间。最后二句继续写景,景语皆情语,蝉噪蛩鸣,雨打芭蕉。这些外界景物强烈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难以言喻的久别之苦,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借景抒情,交织成篇,大大提高了艺术感染力。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它主要体现在:①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

看了 8.阅读下列这首元曲,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右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8.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A.极地东风带B.东  2020-05-13 …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山坡羊?叹世陈草庵渊明图醉①,陈抟贪睡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  2020-06-09 …

6.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6.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秋风引刘禹  2020-06-09 …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感遇陈子昂①兰若②生春夏,芊蔚③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  2020-06-09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晓抵九江作[注]陈三立藏舟夜半负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怜。合眼风  2020-07-12 …

共有10道题.作对一题得8分做错一题扣5分陈洪只得了41分.陈红做对了多  2020-11-06 …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寄夫陈玉兰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  2020-11-07 …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8~9题.8.关于图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与干湿性质的正确叙述是(  2020-11-23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春寒①陈与义二月巴陵②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  2020-11-24 …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8.甲地此时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9.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