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一剪梅刘克庄①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束緼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 剪 梅
刘克庄①
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緼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到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崖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朗画锡自比,自称一刘禹福”。此训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③束緼:用乱麻束成火把。
(1)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感情看似狂放而实则抑郁,请结合相关背录及具体词句进行分析。
一 剪 梅
刘克庄①
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緼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到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崖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朗画锡自比,自称一刘禹福”。此训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③束緼:用乱麻束成火把。
(1)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感情看似狂放而实则抑郁,请结合相关背录及具体词句进行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就是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酒酣耳热”是神态描写、“说文章”“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是语言描写、“推例胡床”是动作描写,这些都是直接描写;“惊到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是侧面描写.
(2)本题分析作者的情感,题干已经作出了提示,“结合相关背录及具体词句”分析作者抑郁情感在诗歌中的体现.背景中注意“此词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另外注意诗句中的“刘郎”,刘郎是指刘禹锡,刘禹锡也曾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
答案:
(1)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酒酣耳热”的神情,谈论文章、“推例胡床”的动作以及“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语言,还有邻座吃惊、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衬托,将两个狂放不羁、纵情任性的狂士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
(2)作为爱国词人,刘克庄政治上屡受打击,饱受压抑,而此时又被贬广东,内心的抑郁可以想见;在词中词人自称“刘郎”,以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那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的疏狂言行正是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积郁的宣泄.
参考译文:
田间路上的行人惊怪的看着作者,是使人穷、还是文使人穷?从上任到解职时间匆匆,春天到袁州就任,刚到秋天就被免职.罢官以后不用再带兵、农,那就从早玩到黑,从天黑睡到吃饭.不用跻身仕途,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山翁”、“溪翁”.
赏析:
刘克庄是一个心怀天下、渴望为国立功的人.但在当时那个腐朽的时代里 ,他的仕途却充满了曲折.嘉熙元年(1237)春,词人出使袁州,数月后即因火灾被劾罢官.刘克庄大为不服,写下这这首词以示申说.
词篇一开始即通过陌上行人对词人“下车上马太匆匆”的惊怪,使我们看出这次被解职是毫无道理的.“下车”“上马”其间相距不过数月,故云“太匆匆”.“诗穷”、“文穷”是诗使人穷、文使人穷的意思.行人们这样发问正说明城中父老对他革职的不解与不平,这从侧面肯定了作者在袁州并无失职,失火不是他的过错.既然人们对他这次解官只当是因为诗穷,因为文穷之故,换言之即非为政有失,则作者被排挤的真相不是昭然若揭了吗?作者借行人之口,巧妙地为自己的罢官作了申诉.“春风”、“秋风”两句点出时间,表明清白,暗指仕途沉浮无常.
下半阕从作者方面立言,是对“行人”关切的回答.那意思是说:不要有什么奇怪,我自已倒落得个清闲.宋时 ,一般情况下知州兼任本州兵马钤辖和劝农使.知州的实职被夺,也就没有带兵、农的虚衔了,这是一种幽默的说法.“ 阶衔免得带兵农 ,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出翁、唤作溪翁”这几句说既然当权者不给事干,那就只好从早玩到黑,从天黑睡到吃饭,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山翁”、“ 溪翁 ”.不能跻身仕途就作浪迹山林的打算,这在封建时代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要忘了作者其实是用反语发泄牢骚.刘克庄绝不是一个甘心作山翁、溪翁的人.作者在词中寓愤懑不平之气于谐谑闲适之中,一问一答,轻松而不流于浅露,亦客亦主,活泼而不失之含蓄,可以说在豪放粗犷的词风中较为独特.
(2)本题分析作者的情感,题干已经作出了提示,“结合相关背录及具体词句”分析作者抑郁情感在诗歌中的体现.背景中注意“此词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另外注意诗句中的“刘郎”,刘郎是指刘禹锡,刘禹锡也曾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
答案:
(1)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酒酣耳热”的神情,谈论文章、“推例胡床”的动作以及“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语言,还有邻座吃惊、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衬托,将两个狂放不羁、纵情任性的狂士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
(2)作为爱国词人,刘克庄政治上屡受打击,饱受压抑,而此时又被贬广东,内心的抑郁可以想见;在词中词人自称“刘郎”,以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那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的疏狂言行正是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积郁的宣泄.
参考译文:
田间路上的行人惊怪的看着作者,是使人穷、还是文使人穷?从上任到解职时间匆匆,春天到袁州就任,刚到秋天就被免职.罢官以后不用再带兵、农,那就从早玩到黑,从天黑睡到吃饭.不用跻身仕途,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山翁”、“溪翁”.
赏析:
刘克庄是一个心怀天下、渴望为国立功的人.但在当时那个腐朽的时代里 ,他的仕途却充满了曲折.嘉熙元年(1237)春,词人出使袁州,数月后即因火灾被劾罢官.刘克庄大为不服,写下这这首词以示申说.
词篇一开始即通过陌上行人对词人“下车上马太匆匆”的惊怪,使我们看出这次被解职是毫无道理的.“下车”“上马”其间相距不过数月,故云“太匆匆”.“诗穷”、“文穷”是诗使人穷、文使人穷的意思.行人们这样发问正说明城中父老对他革职的不解与不平,这从侧面肯定了作者在袁州并无失职,失火不是他的过错.既然人们对他这次解官只当是因为诗穷,因为文穷之故,换言之即非为政有失,则作者被排挤的真相不是昭然若揭了吗?作者借行人之口,巧妙地为自己的罢官作了申诉.“春风”、“秋风”两句点出时间,表明清白,暗指仕途沉浮无常.
下半阕从作者方面立言,是对“行人”关切的回答.那意思是说:不要有什么奇怪,我自已倒落得个清闲.宋时 ,一般情况下知州兼任本州兵马钤辖和劝农使.知州的实职被夺,也就没有带兵、农的虚衔了,这是一种幽默的说法.“ 阶衔免得带兵农 ,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出翁、唤作溪翁”这几句说既然当权者不给事干,那就只好从早玩到黑,从天黑睡到吃饭,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山翁”、“ 溪翁 ”.不能跻身仕途就作浪迹山林的打算,这在封建时代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要忘了作者其实是用反语发泄牢骚.刘克庄绝不是一个甘心作山翁、溪翁的人.作者在词中寓愤懑不平之气于谐谑闲适之中,一问一答,轻松而不流于浅露,亦客亦主,活泼而不失之含蓄,可以说在豪放粗犷的词风中较为独特.
看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 2020-06-09 …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南柯子·忆旧仲殊①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 2020-06-09 …
麻烦老师解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苏轼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 2020-06-0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苏庠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 2020-06-09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离亭燕张昇①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020-07-07 …
四级听力阅读每天都练可就是上不去怎么办?去年复习了两个月四级,每天都背单词,练听力和阅读,听力得1 2020-07-11 …
请问SAT阅读的备考要怎么做?做阅读感觉力不从心,特来请教。做阅读时明显感到词汇量的不足,因此在做完 2020-11-0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 2020-12-02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王士祯啼碎春花莺燕语.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 2020-12-30 …
求解答过程: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王士祯啼碎春花莺燕语.一片花飞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