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评析,史论结合。)(12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答案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 答案二: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 答案三: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 【示例】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 1856-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 救民族危亡; 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 的朝廷” ,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 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 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 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 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
|
看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大作文如何突破更高分?就关于广东高考英语大作文,满分25分(概括5分,可我每次都是19、20分 2020-04-09 …
突然的近义词和仔细的近义词还有打量的近义词和赶紧的近义词 2020-07-24 …
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公式中G为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 2020-11-01 …
中国历史上“官办”经济长期地位突出。近代洋务运动时期官办企业与古代的官营作坊有本质的不同。从文明发展 2020-11-06 …
关于“反作用力”船在水面行使,螺旋桨在水中旋转,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请问:在太空中,近乎真 2020-11-28 …
右图是某校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统计图.(1)六年级学生中视力正常的学生占百分之几?(2)六年级学生中近 2020-12-01 …
“给力”是近年来出现的众多网络流行语之一,意即特别有力支持、有利于促进事物朝着充满希望的方向发展等。 2020-12-02 …
2006年10月底太阳活动频繁,耀斑爆发强度为近30年之最.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太阳活动关系较大的是( 2020-12-03 …
中华民族曾被称为“东亚病夫”,中华文化在近代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文化的兴衰与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因此 2020-12-20 …
中华民族曾被称为“东亚病夫”,中华文化在近代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文化的兴衰与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因此 202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