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散文,回答下题。说《易水歌》①林庚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②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下题。
说《易水歌》①林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②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 这 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 萧萧 ” 二字诗中常见。古诗: “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③。 ”“ 风萧萧 ” 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 “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④ ” ,而这里说: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 “ 明月照积雪 ” 的辽阔。
“ 明月照积雪⑤ ” ,清洁而寒冷,所谓 “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 “ 朔风劲且哀 ” 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 “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⑥ ” ,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一点相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
专诸⑦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注释:①选自《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②[荆轲(?-前227年)]战国卫人(今河南北部)。称荆卿,③[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汉《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中句子。④[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楚辞·九辨》中的句子。⑤[明月照积雪」南朝·谢灵运《岁暮》中的诗句。⑥[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⑦[专诸(?-前515)]春秋时吴国堂邑人。吴公子光(阖闾)阴谋刺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荐专诸于光。僚十二年,光具酒请僚,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立死。专诸为僚之随从所杀。公子光遂自立为王。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1.填空并指出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指代的内容:
(1)荆轲的事迹见于《 ________ 》这是一部 ________ (体例)的史书。
(2) 这 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这”指代的内容是 :________
2.读毕此文,想一想,《易水歌》中的短短两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绝唱?本文对你鉴赏诗词的方法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4.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毕竟是________,希望才是________;回忆毕竟是________,希望才是________。
解析:
1.(1)《战国策》,国别体 (2)“这”指“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 2.因为它符合艺术的普遍性原则,道出了许多人的胸怀,并且将人带入一种悲壮的意境之中。 启示:①抓住诗词创设的意境;②将自己当作诗人。 3.诗人写出了诗,也成就了自己,使自己名传千古;它为荆轲抒了志,后人也可借诗抒发自己的志向。 4、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修辞运用、语言连贯、句式仿写等能力。仿写时首先要注意题干的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首先做到形神兼备。所用喻体具有的独特意蕴,把它们所具有的特点表现出来;其次要注意形式方面的一致性,做到每句中比喻的手法表达物象的特点,能给人以启发。 答案示例: (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
1不属于南亚西北部印度(或塔尔)沙漠形成的原因是()A离海较远B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内C西南季风不易 2020-04-26 …
政府在容易遭受台风灾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这属于?政府在容易遭受台风灾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这属于() 2020-05-20 …
海边种植的防风林林木的叶片大多细小,可能的原因是()A.减少风对它的阻力B.便于吸收二氧化碳海边种 2020-05-20 …
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果布局不当,楼房之间经常会因“狭管效应”出现瞬时强风.表1四个小区中,最容易出 2020-06-19 …
一些物理题目1.使用时用力将胶带向下压一下,效果会更好,原因是().2.几位同学春游时在森林中迷路 2020-07-03 …
中庸之道才是王道?古有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说的是林子里的树木生长得太细小,必然会被风刮倒摧毁 2020-07-07 …
有一天,狂风呼叫着跑过来,要冲过田野,去破坏庄稼.防风林挽起手臂,用身体挡住狂风.狂风发怒了,凶很 2020-07-12 …
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地区沙尘暴频发,为治理风沙,很多国家积极建设防护林,某县修建了一条宽为20km的 2020-07-12 …
成语风林火的来源,字数100左右 2020-07-24 …
6.(2013吉林长春8★☆☆)吉林省的气候类型属于()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 2020-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