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孔孟论学》中孔,孟的话分别阐明了什么学习道理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题目详情
《孔孟论学》中孔,孟的话分别阐明了什么学习道理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少年时的“有志于学”将为一生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而终身学习,会使人不断提高,终身受益.
2.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得
3.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学习贵在坚持,不能止步不前;而后退和前进,全在自己,不在他人.
5.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道理,并强调了学习的效果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学习态度决定的.
6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
2.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得
3.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学习贵在坚持,不能止步不前;而后退和前进,全在自己,不在他人.
5.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道理,并强调了学习的效果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学习态度决定的.
6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
看了 《孔孟论学》中孔,孟的话分别...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郑伯克段于鄢文章中“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其中“隧而相见”中的“隧”和“而”分别是什 2020-06-10 …
“孟尝君曰:“善.”乃弗逐.”“乃不知有汉”“而来害相抱者”“而君逆寡人者”乃而分别是什么意思 2020-06-12 …
"舍生而取义"和"望洋向若而叹曰"中的"而"分别是什么用法? 2020-06-16 …
下列的“而”分别表示什么?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归,召 2020-06-17 …
英语翻译(1)驴行野,闻草虫鸣,悦焉,而欲效其声.问曰:"尔食饮何属,而鸣如此?"虫曰:"亦饮露耳 2020-06-23 …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这句话怎么翻译? 2020-06-27 …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曰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 2020-07-06 …
而誓之曰的而和合公入而赋的而分别是什么意思,什么用法 2020-07-07 …
论语中为什么总是"子曰",而不是"孔子曰"或"老子曰"呢?"孔"字是怎么来的?既然全书都是"子曰", 2020-11-23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乃分军为三,复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