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孔子语录》中的: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意思
题目详情
《孔子语录》中的: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的意思
的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新注句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为)之,文也.”
〔传统译注〕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新注〕
何以谓(为)之,文也:做了什么而成名的?.谓,“为”之误.文,成名.
〔新译〕
子贡问说:“孔文子凭什么作为而成名的?”先生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样做而成名的.”
〔题解〕
传统译注认为 “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关于谥号的兴起,古今说法不同,多从《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认为,“当在春秋中叶以后”(《金文业考谥法之起源》),“谥法之兴当在战国时代”(《谥法之起源》).杨伯峻先生批驳郭先生这种结论“缺乏坚强的论证,而且太与古代的文献材料相矛盾”(《论语译注》),举的例子其一就是《论语》中的这句“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其二是“托古作伪”的《左传》中的记载.很明显,郭沫若的结论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
“谓”是“为”之误,“是以为之”的句式,在《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为孝乎?”.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名?
新注句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为)之,文也.”
〔传统译注〕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新注〕
何以谓(为)之,文也:做了什么而成名的?.谓,“为”之误.文,成名.
〔新译〕
子贡问说:“孔文子凭什么作为而成名的?”先生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样做而成名的.”
〔题解〕
传统译注认为 “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关于谥号的兴起,古今说法不同,多从《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认为,“当在春秋中叶以后”(《金文业考谥法之起源》),“谥法之兴当在战国时代”(《谥法之起源》).杨伯峻先生批驳郭先生这种结论“缺乏坚强的论证,而且太与古代的文献材料相矛盾”(《论语译注》),举的例子其一就是《论语》中的这句“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其二是“托古作伪”的《左传》中的记载.很明显,郭沫若的结论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
“谓”是“为”之误,“是以为之”的句式,在《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为孝乎?”.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名?
看了 《孔子语录》中的:子贡问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甲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乙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 2020-03-30 …
英语翻译1.国家既有蜀土,若更平汉江,抚而安之,收其贡赋,以供军国,天下不足定也2.本国江陵,由公 2020-05-21 …
与例句的“何”意义相同的一项:例句:地震者何?动地也。A.景公谓子贡曰:“先生何师?”对曰:“师仲 2020-06-20 …
阅读文言文《韩诗外传•七》(节选),完成下列各题。昔者孔子鼓瑟,曾子、子贡侧耳而听,曲终,曾子曰: 2020-06-21 …
原文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 2020-06-25 …
16、17世纪的中西贸易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贡,即有赐……计其贡物,时值甚廉,给之 2020-07-10 …
范文澜《中国通史》中写道:“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 2020-07-10 …
范文澜《中国通史》中写道:“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 2020-07-10 …
四川省内江市和自贡市是不是地震带?四川省自贡市是盐都,以产井盐出名.井盐是埋在地下,故地下是被抽空. 2020-11-12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断句。(断句应在8处以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名信之 20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