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各题。学需多问①谈起学习,大多数人主张勤奋、刻苦。下苦功夫,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也要讲究方法,这方法的一种就是“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夫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各题。
学需多问
①谈起学习,大多数人主张勤奋、刻苦。下苦功夫,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也要讲究方法,这方法的一种就是“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夫子把学和问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性。王充也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在学习中,我们应当多问善问。
②那么,问有什么好处呢?
③首先,问能解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既然有了惑,那就要解,这就要问师长、问学友。问清楚了,知其所以然,惑就迎刃而解了。若不问,惑始终不解。“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就是“问题大王”,一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问。正是由于好问,他才对人们视而不见的各种各样奇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入研究实验,终于获得了千余项发明专利。所以,常问可以使自己增长聪明才智。
④其次,问能知新。弗•培根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问有所得,就能获得新知。司马迁为搜集“大禹治水”这一传说的来龙去脉,积累了大量史书所没有记载的材料。据此,他进行了勘误、增补,使这一传说十分翔实地记载下来。如果司马迁不躬身下问,他就难以获得珍贵的史料。我们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比如遇到一道数学难题,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去问问同学,问明了思路,就可以举一反三,以后遇到同类的问题,就会感到得心应手。
⑤“问”的好处有很多,那么,怎样才能“问”得好呢?
⑥遇到疑问,就要反复地请教别人,要问得透彻,问得深入,这才是问得好。“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读书好问,他一问不得,每每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每每问多人,务求疑窦释然。因此,发问切忌浅尝辄止,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
⑦要向别人请教,还存在一个态度问题。要谦虚诚恳,要尊重别人。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就介绍过他向师长请教时的谦虚态度:对老师的教诲,他垂手聆听;遇上老师不悦时,他则“色愈恭,礼愈至”。他谦虚诚恳的求教态度实在值得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谁有知识,就向谁请教,不必去问他的身份、职务、地位。孔子是个圣人,但他入太庙还“每事问”,问主持祭祀的人;还向老聃问礼,又向师襄问乐。这种虚心求教的精神终于使他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⑧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世界知识每隔七至十年就要翻一番,而最新的科学技术有的只要五年至十年就要更新。因此,更需要让自己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这方法之一,就是多问善问。
(1)选文在开篇提出___的中心论点后,从___和___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问得好?请根据选文⑥⑦两段的内容作简要概括。
(3)选文第⑧段中,作者指出现代人与孔子所处的时代不同,有什么目的?
学需多问
①谈起学习,大多数人主张勤奋、刻苦。下苦功夫,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也要讲究方法,这方法的一种就是“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夫子把学和问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性。王充也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在学习中,我们应当多问善问。
②那么,问有什么好处呢?
③首先,问能解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既然有了惑,那就要解,这就要问师长、问学友。问清楚了,知其所以然,惑就迎刃而解了。若不问,惑始终不解。“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就是“问题大王”,一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问。正是由于好问,他才对人们视而不见的各种各样奇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入研究实验,终于获得了千余项发明专利。所以,常问可以使自己增长聪明才智。
④其次,问能知新。弗•培根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问有所得,就能获得新知。司马迁为搜集“大禹治水”这一传说的来龙去脉,积累了大量史书所没有记载的材料。据此,他进行了勘误、增补,使这一传说十分翔实地记载下来。如果司马迁不躬身下问,他就难以获得珍贵的史料。我们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比如遇到一道数学难题,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去问问同学,问明了思路,就可以举一反三,以后遇到同类的问题,就会感到得心应手。
⑤“问”的好处有很多,那么,怎样才能“问”得好呢?
⑥遇到疑问,就要反复地请教别人,要问得透彻,问得深入,这才是问得好。“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读书好问,他一问不得,每每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每每问多人,务求疑窦释然。因此,发问切忌浅尝辄止,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
⑦要向别人请教,还存在一个态度问题。要谦虚诚恳,要尊重别人。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就介绍过他向师长请教时的谦虚态度:对老师的教诲,他垂手聆听;遇上老师不悦时,他则“色愈恭,礼愈至”。他谦虚诚恳的求教态度实在值得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谁有知识,就向谁请教,不必去问他的身份、职务、地位。孔子是个圣人,但他入太庙还“每事问”,问主持祭祀的人;还向老聃问礼,又向师襄问乐。这种虚心求教的精神终于使他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⑧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世界知识每隔七至十年就要翻一番,而最新的科学技术有的只要五年至十年就要更新。因此,更需要让自己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这方法之一,就是多问善问。
(1)选文在开篇提出___的中心论点后,从___和___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问得好?请根据选文⑥⑦两段的内容作简要概括。
(3)选文第⑧段中,作者指出现代人与孔子所处的时代不同,有什么目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题目是“学需多问”,结合首尾段和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标题;也可以用第一段结尾的句子“在学习中,我们应当多问善问”;这篇文章首先由学习谈起,并引用王充和孔子的话引出中心论点“在学习中,我们应当多问善问”,接着阐述了问的好处,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阐述了怎样才能问得好,最后总结全文,深化论点.据此即可填写第二空和第三空.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细读选文⑥⑦两段,根据第六段“遇到疑问,就要反复地请教别人,要问得透彻,问得深入,这才是问得好”,第七段“要向别人请教,还存在一个态度问题.要谦虚诚恳,要尊重别人”,据此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语段的作用,最后一段指出现代人与孔子所处的时代不同,是为了论述“更需要让自己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这方法之一,就是多问善问”,强调现代社会中多问善问的重要性.
答案:
(1)在学习中,我们应当多问善问.(学需多问)问的好处.问的方法.
(2)要反复地请教别人,要问得透彻,问得深入;态度要谦虚诚恳,要尊重别人;谁有知识,就向谁请教,不必去问他的身份、职务、地位.
(3)指出时代不同,突出我们所处时代知识与科技更新快的特点,从而强调只百多问善问,才能适应这种新形势,突出了多问善问重要性.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细读选文⑥⑦两段,根据第六段“遇到疑问,就要反复地请教别人,要问得透彻,问得深入,这才是问得好”,第七段“要向别人请教,还存在一个态度问题.要谦虚诚恳,要尊重别人”,据此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语段的作用,最后一段指出现代人与孔子所处的时代不同,是为了论述“更需要让自己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这方法之一,就是多问善问”,强调现代社会中多问善问的重要性.
答案:
(1)在学习中,我们应当多问善问.(学需多问)问的好处.问的方法.
(2)要反复地请教别人,要问得透彻,问得深入;态度要谦虚诚恳,要尊重别人;谁有知识,就向谁请教,不必去问他的身份、职务、地位.
(3)指出时代不同,突出我们所处时代知识与科技更新快的特点,从而强调只百多问善问,才能适应这种新形势,突出了多问善问重要性.
看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各题。学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是孔子说的吗?因为找了很久了,我 2020-06-12 …
君子不忧不惧是孔子对谁说的话? 2020-06-13 …
世上之事不患寡只患不公是孔子所说吗? 2020-06-16 …
为什么说君子不器不但是孔子的治学观也是孔子的人生观孔子的洒脱还有为什么说孔子是一个聪明的人,一个非 2020-06-18 …
为什么有些星星会走?我家在农村,所以晚上根本就不会有农民,有那工夫去放有灯的风筝,会走的星星不像是 2020-06-24 …
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山水多美丽.1.这段话把火车比作() 2020-11-10 …
英语快速阅读~==忘记说了我做快速阅读很无语很烦每次都看不完是该先看下题目再看文章还是把文章看下来后 2020-11-23 …
我的作文忧与爱一直是中华名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还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2020-12-06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中最有哲理的思想。“小人同而不 2021-01-21 …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中最有哲理的思想。“小人同 2021-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