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问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
题目详情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问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翻译全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问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翻译全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新注句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为)之,文也.”
翻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分析:
传统译注认为 “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关于谥号的兴起,古今说法不同,多从《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认为,“当在春秋中叶以后”(《金文业考谥法之起源》),“谥法之兴当在战国时代”(《谥法之起源》).杨伯峻先生批驳郭先生这种结论“缺乏坚强的论证,而且太与古代的文献材料相矛盾”(《论语译注》),举的例子其一就是《论语》中的这句“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其二是“托古作伪”的《左传》中的记载.很明显,郭沫若的结论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
“谓”是“为”之误,“是以为之”的句式,在《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为孝乎?”.
所以说,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回答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名
新注句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为)之,文也.”
翻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分析:
传统译注认为 “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关于谥号的兴起,古今说法不同,多从《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认为,“当在春秋中叶以后”(《金文业考谥法之起源》),“谥法之兴当在战国时代”(《谥法之起源》).杨伯峻先生批驳郭先生这种结论“缺乏坚强的论证,而且太与古代的文献材料相矛盾”(《论语译注》),举的例子其一就是《论语》中的这句“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其二是“托古作伪”的《左传》中的记载.很明显,郭沫若的结论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
“谓”是“为”之误,“是以为之”的句式,在《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为孝乎?”.
所以说,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回答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名
看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谈谈你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理解拜托啦 2020-04-06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小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的理解与感受急 2020-05-16 …
请结合自身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理解 2020-06-04 …
皆次当行;行收兵;乃行卜;复行数十步;大道之行也的行解释.其两膝相比者;比至陈,车六七百乘;曹操比 2020-06-09 …
谈谈你对"鱼我所欲也"的理解作文600字 2020-06-13 …
对“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及“衡,无数也”的理解 2020-06-16 …
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的见解 2020-06-22 …
论语《高山仰止》对“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 2020-07-02 …
速在古文中的解释《石碏谏宠州吁》中“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的速解释为什么? 2020-07-12 …
古诗词中以的一词多义,急需!1.“是以谓之文也”的以解释为:2.“以君之力”的以解释为:3.“以观 2020-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