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北风吹雁刘美兰下午5时10分,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W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朱晓玉抬起头来望望天,天空黑沉沉的,北风呼
题目详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北风吹雁
刘美兰
下午5时10分,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W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
朱晓玉抬起头来望望天,天空黑沉沉的,北风呼啸着一阵阵从站台掠过,无形雁阵撞击着她的黑色羽绒服,她不由得将头埋进灰黄黑小格围巾里,提着小马扎推着旅行箱往标有6号的候车点走去。此刻,6号候车点的人已排起了长队。
一会儿,K568次列车就要进站了,每到周末返回J城的人多,朱晓玉只买到站票,所以她提着小马扎呢,一个半小时后就到J城了。这样的双城生活让朱晓玉渐渐变得能干起来。
因为丈夫陆迅下派在J城当公安局局长,J城现在已成为她全部生活的中心内容。
周末去J城,她不去都不行,有父母催着呢。做陆迅爱吃的可口饭菜,收拾陆迅的脏衣服和家务,她忙得不亦乐乎。到了周一,又得起大早赶回W城上班。W城还有她已年迈的父母,小病小灾的不断。女儿倒是没让她操什么心,静悄悄地自己考上了研究生。一年年地过去了,她憔悴下来,她累了。那天,她几次想对陆迅说:
“咱不当局长了,回W城吧。”她还没开口,陆迅却拍着她手说:“媳妇儿,你知道吗?我现在感觉最幸福的事,就是周末晚上推开家门时,你正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做饭。”
J城有着600万人口,当一名公安局局长该是何等风光。可是,在媳妇儿面前却只有这点小小的要求。朱晓玉眼圈一红,扭过头去,低下了头,两颗泪珠一前一后地砸在一株四叶草上,四叶草颤抖了一下又挺直了身子。公安工作危险性强,朱晓玉从来不问陆迅工作,陆迅怕她担惊受怕也不会去说工作,两个人平静而默契地过着惊心动魄的生活。
K568次列车到了,她麻利地提起旅行箱。今天运气不错,靠近车门过道处正好可以放下一个马扎。火车开动了,况且且且地扑向迷离的暗夜里,关于陆迅的回忆又潮水般地浮现在她的眼前,她的嘴角浮现出几丝笑意。
因为五道拐或者说是爱情,他们走到了一起。那时候陆迅是片儿警,朱晓玉还在音乐学院读书。一天,朱晓玉下课早,背着书包回家。可刚拐进五道拐巷,几个小混混就围上来了,这个伸手抓她的长辫子,那个扯她的书包带,朱晓玉吓坏了。喊吧,可这地处偏僻,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幸亏碰上了陆迅。那天,陆迅为王家奶奶送户口簿,看到了,还没放好自行车就冲上前去,三个招式就把他们制伏了。后来的后来,漂亮的朱晓玉嫁给了陆迅。
“旅客同志们,请注意,J城火车站就要到了……”
沉浸在回忆中的朱晓玉抬起头,目光停留在旅行箱上。箱子里有父母给女婿带的中药、好烟以及W城特色菜。陆迅为了案子长期加班加点,开始出现失眠状况后嗜好抽烟了。一个女婿半个儿,陆迅在他们眼里早就是亲儿子了。有一次,母亲说:“晓玉啊,我发现你怎么越来越像陆迅呢?”像吗?怎么可能像陆迅?她望着镜子仔细端详,呵,眼神,对,是眼神。她的眼神越来越坚定了,越来越勇敢了。记得有一回,有个黑社会成员给陆迅寄了颗子弹,是她打开的快递,她打开后笑着对陆迅说:“有人用花生米恐吓你呢!”母亲说:“嫁谁随谁,人总是在成长的。晓玉早已不是过去那个柔弱无骨的晓玉了。”
车慢慢停住了,车上的旅客秩序井然地往外走着。朱晓玉围上围巾,用一条尼龙绳将马扎捆在旅行箱的把手上。她知道,陆迅不会来接她,但没关系,她习惯了一个人行走在寒冷的J城街道上。北风吹雁雪纷纷,她大步地行走着,渴望着寒风送来一个充满美好意境的玲珑剔透的冰雪世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A.小说开篇写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W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准时”在这里主要是表明朱晓玉在丈夫影响下做事严谨、守时的特点。
B.小说擅长细节描写,如对小马扎、人物衣着、旅行箱里的中药好烟等的描写,表现了朱晓玉对丈夫的爱,也从侧面塑造了陆迅的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C.小说中有朱晓玉流泪的情节,写她一年年地奔忙,感觉很累,所以在丈夫面前,也不免流露出小女人情态,流下了委屈的泪,人物形象很真实。
D.这篇小说语言既简洁朴实,也不缺乏诗意,色调丰富、意蕴隽永,有着英雄救美的美丽故事,也有着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平静而默契的生活。
(2)小说叙述朱晓玉去J城探望丈夫的行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回忆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结尾,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
北风吹雁
刘美兰
下午5时10分,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W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
朱晓玉抬起头来望望天,天空黑沉沉的,北风呼啸着一阵阵从站台掠过,无形雁阵撞击着她的黑色羽绒服,她不由得将头埋进灰黄黑小格围巾里,提着小马扎推着旅行箱往标有6号的候车点走去。此刻,6号候车点的人已排起了长队。
一会儿,K568次列车就要进站了,每到周末返回J城的人多,朱晓玉只买到站票,所以她提着小马扎呢,一个半小时后就到J城了。这样的双城生活让朱晓玉渐渐变得能干起来。
因为丈夫陆迅下派在J城当公安局局长,J城现在已成为她全部生活的中心内容。
周末去J城,她不去都不行,有父母催着呢。做陆迅爱吃的可口饭菜,收拾陆迅的脏衣服和家务,她忙得不亦乐乎。到了周一,又得起大早赶回W城上班。W城还有她已年迈的父母,小病小灾的不断。女儿倒是没让她操什么心,静悄悄地自己考上了研究生。一年年地过去了,她憔悴下来,她累了。那天,她几次想对陆迅说:
“咱不当局长了,回W城吧。”她还没开口,陆迅却拍着她手说:“媳妇儿,你知道吗?我现在感觉最幸福的事,就是周末晚上推开家门时,你正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做饭。”
J城有着600万人口,当一名公安局局长该是何等风光。可是,在媳妇儿面前却只有这点小小的要求。朱晓玉眼圈一红,扭过头去,低下了头,两颗泪珠一前一后地砸在一株四叶草上,四叶草颤抖了一下又挺直了身子。公安工作危险性强,朱晓玉从来不问陆迅工作,陆迅怕她担惊受怕也不会去说工作,两个人平静而默契地过着惊心动魄的生活。
K568次列车到了,她麻利地提起旅行箱。今天运气不错,靠近车门过道处正好可以放下一个马扎。火车开动了,况且且且地扑向迷离的暗夜里,关于陆迅的回忆又潮水般地浮现在她的眼前,她的嘴角浮现出几丝笑意。
因为五道拐或者说是爱情,他们走到了一起。那时候陆迅是片儿警,朱晓玉还在音乐学院读书。一天,朱晓玉下课早,背着书包回家。可刚拐进五道拐巷,几个小混混就围上来了,这个伸手抓她的长辫子,那个扯她的书包带,朱晓玉吓坏了。喊吧,可这地处偏僻,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幸亏碰上了陆迅。那天,陆迅为王家奶奶送户口簿,看到了,还没放好自行车就冲上前去,三个招式就把他们制伏了。后来的后来,漂亮的朱晓玉嫁给了陆迅。
“旅客同志们,请注意,J城火车站就要到了……”
沉浸在回忆中的朱晓玉抬起头,目光停留在旅行箱上。箱子里有父母给女婿带的中药、好烟以及W城特色菜。陆迅为了案子长期加班加点,开始出现失眠状况后嗜好抽烟了。一个女婿半个儿,陆迅在他们眼里早就是亲儿子了。有一次,母亲说:“晓玉啊,我发现你怎么越来越像陆迅呢?”像吗?怎么可能像陆迅?她望着镜子仔细端详,呵,眼神,对,是眼神。她的眼神越来越坚定了,越来越勇敢了。记得有一回,有个黑社会成员给陆迅寄了颗子弹,是她打开的快递,她打开后笑着对陆迅说:“有人用花生米恐吓你呢!”母亲说:“嫁谁随谁,人总是在成长的。晓玉早已不是过去那个柔弱无骨的晓玉了。”
车慢慢停住了,车上的旅客秩序井然地往外走着。朱晓玉围上围巾,用一条尼龙绳将马扎捆在旅行箱的把手上。她知道,陆迅不会来接她,但没关系,她习惯了一个人行走在寒冷的J城街道上。北风吹雁雪纷纷,她大步地行走着,渴望着寒风送来一个充满美好意境的玲珑剔透的冰雪世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A.小说开篇写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W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准时”在这里主要是表明朱晓玉在丈夫影响下做事严谨、守时的特点。
B.小说擅长细节描写,如对小马扎、人物衣着、旅行箱里的中药好烟等的描写,表现了朱晓玉对丈夫的爱,也从侧面塑造了陆迅的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C.小说中有朱晓玉流泪的情节,写她一年年地奔忙,感觉很累,所以在丈夫面前,也不免流露出小女人情态,流下了委屈的泪,人物形象很真实。
D.这篇小说语言既简洁朴实,也不缺乏诗意,色调丰富、意蕴隽永,有着英雄救美的美丽故事,也有着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平静而默契的生活。
(2)小说叙述朱晓玉去J城探望丈夫的行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回忆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结尾,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试题分析:
(1)A.“在这里主要是表明朱晓玉在丈夫影响下做事严谨、守时的特点”错,这里主要是说明朱晓玉经常在这一时间去j城,对火车时刻非常熟悉.B.“人物衣着”错,对人物衣着的描写,不能表现出朱晓玉对丈夫的爱.C.“流下了委屈的泪”错,是说她被丈夫感动了.
(2)所谓的穿插就是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小说中插叙的内容不管是什么,它都是讲述故事的情节之一.因此在考虑它的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要从故事情节、文章结构、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角度入手分析.本文的插叙主要讲述了朱晓玉与鲁迅相识的过程--朱晓玉路遇混混不能脱身之际,还是片儿警的陆逊救了她.这说明了陆逊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正因如此,朱晓玉对陆逊的工作一直都很支持,所以这么多年来她每周往返两地之间,她也心甘情愿,这就充实了小说的内容,解决了读者心中的疑问,使得小说情节更加完整.这部分插叙表现了公安干警尽职尽责的一面,从而突显了公安干警及家属默默付出与奉献的文章主旨.
(3)题干要求分析小说以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结尾的作用.从题干的指向来看,分析的关键是在“北风吹雁雪纷纷”这样的自然环境对于结尾的作用是什么.“北风吹雁雪纷纷”是一幅美好的图景,但同时“风雪”往往是艰险、困难的象征,女主人公在风雪之中大步前进,体现出不惧艰险的特点.文章标题叫“北风吹雁”,结尾写到“北风吹雁雪纷纷”,使得文章结尾与标题相互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答案:
(1)D.
(2)①补充交代了女主人公恋爱、家庭生活的状况,表现了她对丈夫工作的理解、支持以及她勇敢、镇定、能干等特点,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历程,丰富了人物形象.
②现实与回忆交替呈现,充实了小说内容,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
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公安干警及其家属在社会建设中的默默付出与奉献.
④形成小说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发展自然,结构摇曳多姿.(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3)①形象上,小说对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描写,烘托女主人公不畏艰险、不惧风雪的形象特征,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②在结构上,北风吹雁的景象描写,紧扣标题,和开头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③在艺术效果上,小说结尾描写北风吹雁的景象,含蓄蕴藉,有着浓郁的审美色彩,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每点2分)
(1)A.“在这里主要是表明朱晓玉在丈夫影响下做事严谨、守时的特点”错,这里主要是说明朱晓玉经常在这一时间去j城,对火车时刻非常熟悉.B.“人物衣着”错,对人物衣着的描写,不能表现出朱晓玉对丈夫的爱.C.“流下了委屈的泪”错,是说她被丈夫感动了.
(2)所谓的穿插就是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小说中插叙的内容不管是什么,它都是讲述故事的情节之一.因此在考虑它的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要从故事情节、文章结构、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角度入手分析.本文的插叙主要讲述了朱晓玉与鲁迅相识的过程--朱晓玉路遇混混不能脱身之际,还是片儿警的陆逊救了她.这说明了陆逊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正因如此,朱晓玉对陆逊的工作一直都很支持,所以这么多年来她每周往返两地之间,她也心甘情愿,这就充实了小说的内容,解决了读者心中的疑问,使得小说情节更加完整.这部分插叙表现了公安干警尽职尽责的一面,从而突显了公安干警及家属默默付出与奉献的文章主旨.
(3)题干要求分析小说以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结尾的作用.从题干的指向来看,分析的关键是在“北风吹雁雪纷纷”这样的自然环境对于结尾的作用是什么.“北风吹雁雪纷纷”是一幅美好的图景,但同时“风雪”往往是艰险、困难的象征,女主人公在风雪之中大步前进,体现出不惧艰险的特点.文章标题叫“北风吹雁”,结尾写到“北风吹雁雪纷纷”,使得文章结尾与标题相互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答案:
(1)D.
(2)①补充交代了女主人公恋爱、家庭生活的状况,表现了她对丈夫工作的理解、支持以及她勇敢、镇定、能干等特点,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历程,丰富了人物形象.
②现实与回忆交替呈现,充实了小说内容,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
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公安干警及其家属在社会建设中的默默付出与奉献.
④形成小说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发展自然,结构摇曳多姿.(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3)①形象上,小说对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描写,烘托女主人公不畏艰险、不惧风雪的形象特征,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②在结构上,北风吹雁的景象描写,紧扣标题,和开头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③在艺术效果上,小说结尾描写北风吹雁的景象,含蓄蕴藉,有着浓郁的审美色彩,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每点2分)
看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根据拼音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出相应的汉字。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liǎn 2020-05-17 …
玉米得玉米瘤黑粉病时,玉米蕊上充满黑粉而无子粒,病原体属于()A.细菌B.真菌C.藻类D.寄生虫 2020-06-12 …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赏析题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2020-06-22 …
仿写“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 2020-06-2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háo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2020-07-0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háo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 2020-07-07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 2020-07-07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 2020-07-07 …
玉米得玉米瘤黑粉病时,玉米蕊上充满黑粉而无籽粒,这种病形成是由于[]A.细菌B.真菌C.藻类D.寄 2020-07-22 …
看补充问题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的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