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区分"语言"与"言语",对于语文教学有什么指导意义
题目详情
区分"语言"与"言语",对于语文教学有什么指导意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仍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话题.探讨语文课程性质的观点有十几种之多,如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言语性等,笔者采信“言语性”,并认为它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言语性”的提出
言语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在二十世纪初就有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作过专门论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我国曾经开展了一次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大讨论;而言语概念运用于语文教学论领域,则是在八九十年代,由此,人们对语文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在九十年代的语文课程性质大讨论中,许多人将“言语”的引入作为武器,对“工具性”提出挑战,其中代表人物有王尚文、李海林等,只是王尚文得出的结论是“人文性”,李海林则只破不立,并未明确地界定语文的性质.不过,李海林提出要语文教学论要由“以‘语言’为主体的本体论”变为“以‘言语’为主体的本体论”,①对“言语性”的提出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式提出言语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的是福建师大的潘新和先生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5期的一篇题为《语文课程性质当是“言语性” 》的文章,只是到目前响应者聊聊,而质疑者则指出“言语就是语文课学习的内容,说语文的本质属性是‘言语性’似乎等于什么也没说.而且,显然外语课也具有言语性.”②由此,笔者深感“言语性”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还未获得应有的理解和重视,故撰此文,以期抛砖引玉并就正于方家.
二、 “言语性”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1、区分语言和言语是语文课程“言语性”的立论依据
现代语言学将语言分解成语言(LANGUAGE)和言语(PAROLE)两个概念,“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而言语则不同,它或指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即所谓“言语行为”),或指人运用语言的结果(即所谓“言语作品”)”③“言语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两个方面.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言语则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交际的过程.”④区分言语和语言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搞清语文内涵的真相.
2、言语是“语文”的真正内涵
关于语文的含义,人们多是望文而生义:或曰“语言文字”,或曰“语言文学”,或曰“语言文化”,折中后便说“三位一体”.其实“语文”一词是1949年由叶圣陶主持编写语文课本时提出的(这以前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后来叶圣陶是这样解释语文的含义的:“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⑤叶老这里使用的语言的概念应为现代语言学的“言语”,对此李海林作过专门的论述:
口头语与书面语根本就不是语言的分类.所谓口头语就是口头使用的语言,也就是凭借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所谓书面语,就是书面使用的语言,也就是凭借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换一句话说,口头语和书面语,是根据使用语言的不同凭借和方式进行的一种语言功能分类.口头语是口头的语言运用,书面语是书面的语言运用,口头语和书面的属概念是“语言运用”,口头语和书面语是在这一属概念下根据“语文运用”的不同凭借方式区分开来的种概念.①
根据前面提到的关于言语的解说,这种语言运用意义上的语言就是言语.也就是说叶老这里所讲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语言”都是言语.既然“语”是言语,“文”也是言语,语文的内涵便当然是言语.
3、提高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关于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大纲上最核心的一句话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这是我们探讨语文课程性质以及所有语文教学问题的最基本的前提.“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就是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4、言语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高中语文大纲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课文,前三项是言语行为,后一项是言语作品.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具体阐述有18条,其中只有4条不是直接指向言语和言语能力的.余应源先生认为:“在学校的各门课程当中,语文课是唯一(外语课除外)以言语形式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而其他课程都是以言语内容为教学目的.”⑥)这是很有道理的.
一、“言语性”的提出
言语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在二十世纪初就有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作过专门论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我国曾经开展了一次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大讨论;而言语概念运用于语文教学论领域,则是在八九十年代,由此,人们对语文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在九十年代的语文课程性质大讨论中,许多人将“言语”的引入作为武器,对“工具性”提出挑战,其中代表人物有王尚文、李海林等,只是王尚文得出的结论是“人文性”,李海林则只破不立,并未明确地界定语文的性质.不过,李海林提出要语文教学论要由“以‘语言’为主体的本体论”变为“以‘言语’为主体的本体论”,①对“言语性”的提出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式提出言语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的是福建师大的潘新和先生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5期的一篇题为《语文课程性质当是“言语性” 》的文章,只是到目前响应者聊聊,而质疑者则指出“言语就是语文课学习的内容,说语文的本质属性是‘言语性’似乎等于什么也没说.而且,显然外语课也具有言语性.”②由此,笔者深感“言语性”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还未获得应有的理解和重视,故撰此文,以期抛砖引玉并就正于方家.
二、 “言语性”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1、区分语言和言语是语文课程“言语性”的立论依据
现代语言学将语言分解成语言(LANGUAGE)和言语(PAROLE)两个概念,“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而言语则不同,它或指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即所谓“言语行为”),或指人运用语言的结果(即所谓“言语作品”)”③“言语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两个方面.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言语则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交际的过程.”④区分言语和语言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搞清语文内涵的真相.
2、言语是“语文”的真正内涵
关于语文的含义,人们多是望文而生义:或曰“语言文字”,或曰“语言文学”,或曰“语言文化”,折中后便说“三位一体”.其实“语文”一词是1949年由叶圣陶主持编写语文课本时提出的(这以前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后来叶圣陶是这样解释语文的含义的:“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⑤叶老这里使用的语言的概念应为现代语言学的“言语”,对此李海林作过专门的论述:
口头语与书面语根本就不是语言的分类.所谓口头语就是口头使用的语言,也就是凭借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所谓书面语,就是书面使用的语言,也就是凭借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换一句话说,口头语和书面语,是根据使用语言的不同凭借和方式进行的一种语言功能分类.口头语是口头的语言运用,书面语是书面的语言运用,口头语和书面的属概念是“语言运用”,口头语和书面语是在这一属概念下根据“语文运用”的不同凭借方式区分开来的种概念.①
根据前面提到的关于言语的解说,这种语言运用意义上的语言就是言语.也就是说叶老这里所讲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语言”都是言语.既然“语”是言语,“文”也是言语,语文的内涵便当然是言语.
3、提高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关于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大纲上最核心的一句话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这是我们探讨语文课程性质以及所有语文教学问题的最基本的前提.“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就是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4、言语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高中语文大纲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课文,前三项是言语行为,后一项是言语作品.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具体阐述有18条,其中只有4条不是直接指向言语和言语能力的.余应源先生认为:“在学校的各门课程当中,语文课是唯一(外语课除外)以言语形式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而其他课程都是以言语内容为教学目的.”⑥)这是很有道理的.
看了 区分"语言"与"言语",对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计算机语言,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级语言是独立于具体的机器系统的B.汇编语言对于不同 2020-05-23 …
关于计算机语言,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级语言是独立于具体的机器系统的B.汇编语言对于不同类型 2020-05-23 …
把下面成语与对应的朝代\人名连接起来.一鸣惊人西晋孔(王番)青出于蓝战国祖(走之儿狄)势如破竹晋代 2020-06-04 …
(将词语与对应的意思连连)(1)纷至沓来A.江河水势奔流直下.(2)世外桃源B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 2020-06-22 …
下列民谚俗语与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吻合的是()A.小小秤砣压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B.酒香不怕巷子深- 2020-06-28 …
模仿句子: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提示:这是一个判断 2020-07-12 …
唐诗、宋词、元曲用什么语言来念唱比较讲究?每朝每代每位诗人所作的作品都带有各自的色彩,其中包括语言 2020-07-24 …
如何高效提高高中语文成绩?百万火急我是一名文科生,语文对于文科来说是一个等分的学科,但对于我来说十分 2020-11-21 …
英语对于我们很重要,他是国际语言,对于我们交朋友有很大的帮助 2020-11-25 …
"英语对于我们很重要,他是国际语言,对于我们交朋友有很大的帮助"怎么翻译 2020-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