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选取蝉这首诗中一句诗句,说说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上海六年级上课本第九首古诗蝉作者虞世南,

题目详情
选取蝉这首诗中一句诗句,说说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上海六年级上课本第九首古诗蝉作者虞世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 “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 “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我是暖色 来自海天一色团队
求最佳答案 求赞.谢谢.
看了 选取蝉这首诗中一句诗句,说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阅读题1、阅读四首古诗,说说四首诗都写了什么内容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05-14 …

我要唐诗10首(5首格律诗,5首古体诗)10首宋词(5首豪放派,5首婉约派)还要5首元曲.(注;最  2020-06-09 …

选取《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改写成一篇散文.一一古诗三首一课一练观沧海三国•曹操望岳唐•杜甫饮湖上初  2020-06-09 …

求诗,初三上语文版24课古诗五首,29课古诗五首,求这10首诗原文没有原文诗,10首诗的标题也行,  2020-06-20 …

求《读者》2011年第2期里的一首诗我想要这期的诗二首的那首叫《断章》的诗,刚买的读者在路上丢了,  2020-07-21 …

下列有关文体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古体  2020-11-27 …

刚刚有人塞给我一个纸团,上面是一首诗,这首诗是这样的:神韵山海经依山而水婷婷刚刚有人塞给我一个纸团,  2020-11-28 …

(一)这个诗集的诗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上面三首诗来谈谈(二)上面三首小诗,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1、  2020-11-29 …

五年级水平的古诗30首(不要词的)最好不要五年级上册学过的古诗,注意,千万不要词!需30首以上。还有  2021-01-14 …

点击上诗二首六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与朱自清的中描写的春草,春雨的句子比较两者所写之景的  2021-0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