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命题:白马非马有点不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题目详情
命题:白马非马 有点不理解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白马非马,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原文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
曰:“何哉?”
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
曰:“未可.”
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是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
曰:“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通俗讲解“白马非马”论
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的论证大概是这样的:
“马” 指的是马的形态,“白马”指的是马的颜色,而形态不等于颜色,所以白马不是马 (白马非马).这个论证利用“歧义”来混淆事实.所谓“歧义”是说,一个词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在一个讨论中,若某个字的两个不同意义同时被使用,则可能会造成这种 (歧义) 类型的谬误.“是”这个字可以被用来表达“属于”的关系,例如,白兔是兔.“是”这个字也可以被用来表达“等于”的关系.
守门官的意思是:“马不可进城,白马是马,所以白马不可以进城.”在这里,“是”被用来表达“属于”的关系.当公孙龙子论证“白马不是马”时,“是”被用在“等于”的关系.所以,简单的说,他们其实是鸡同鸭讲.不是谈论相同的一件事.公孙龙子的论证是有效的,而他的结论,“白马不等于马 (白马非马)” 也是对的.但并不能用来反驳守门官的规则:凡是属于马的都不能进城.公孙龙的一个有名的辩论是“白马非马”.现存的《公孙龙子》中的《白马论》有关于“白马非马”的详细的论证.
产生谬误的割裂
“白马非马”的命题错在何处呢?从根本上说是割裂了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主观任意地混淆和玩弄概念的结果.“白马”.和“马”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就是“马”这一概念与“白马”这一概念内涵不同,它们的外延也不一样,“马”的外延比“白马”广,它包含了“白马”在内的所有的马.这两个概念在逻辑上说是类属关系即蕴含关系,在哲学上也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看,“马”和“白马”是有区别的,“马”是对所有的马如白马,黑马,黄马等…般性质或共性的概括;各种具体的马则是“马”的一种.它们一个是抽象的靠理性思维概括的;一个是具体的可以通过感性认识直接感知的.“白马”与“马”又是相互联系的,一般的“马”只能通过具体个别的马而存在,离开了具体个别的马是找不到一个抽象的“马”的;具体个别的马又都属于一类,有其共有的一般性质不存在不表现共性的具体颜色的马.公孙龙在哲学史上看到了“马”和“白马”的区别,就这一点说,他的命题具有合理的因素.但是,他否认“马”和“白马”的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则是形而上学的.特别是他从根本上否认“白马”是“马”,也就违背了客观实际,从而导致了主观任意地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原文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
曰:“何哉?”
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
曰:“未可.”
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是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
曰:“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通俗讲解“白马非马”论
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的论证大概是这样的:
“马” 指的是马的形态,“白马”指的是马的颜色,而形态不等于颜色,所以白马不是马 (白马非马).这个论证利用“歧义”来混淆事实.所谓“歧义”是说,一个词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在一个讨论中,若某个字的两个不同意义同时被使用,则可能会造成这种 (歧义) 类型的谬误.“是”这个字可以被用来表达“属于”的关系,例如,白兔是兔.“是”这个字也可以被用来表达“等于”的关系.
守门官的意思是:“马不可进城,白马是马,所以白马不可以进城.”在这里,“是”被用来表达“属于”的关系.当公孙龙子论证“白马不是马”时,“是”被用在“等于”的关系.所以,简单的说,他们其实是鸡同鸭讲.不是谈论相同的一件事.公孙龙子的论证是有效的,而他的结论,“白马不等于马 (白马非马)” 也是对的.但并不能用来反驳守门官的规则:凡是属于马的都不能进城.公孙龙的一个有名的辩论是“白马非马”.现存的《公孙龙子》中的《白马论》有关于“白马非马”的详细的论证.
产生谬误的割裂
“白马非马”的命题错在何处呢?从根本上说是割裂了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主观任意地混淆和玩弄概念的结果.“白马”.和“马”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就是“马”这一概念与“白马”这一概念内涵不同,它们的外延也不一样,“马”的外延比“白马”广,它包含了“白马”在内的所有的马.这两个概念在逻辑上说是类属关系即蕴含关系,在哲学上也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看,“马”和“白马”是有区别的,“马”是对所有的马如白马,黑马,黄马等…般性质或共性的概括;各种具体的马则是“马”的一种.它们一个是抽象的靠理性思维概括的;一个是具体的可以通过感性认识直接感知的.“白马”与“马”又是相互联系的,一般的“马”只能通过具体个别的马而存在,离开了具体个别的马是找不到一个抽象的“马”的;具体个别的马又都属于一类,有其共有的一般性质不存在不表现共性的具体颜色的马.公孙龙在哲学史上看到了“马”和“白马”的区别,就这一点说,他的命题具有合理的因素.但是,他否认“马”和“白马”的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则是形而上学的.特别是他从根本上否认“白马”是“马”,也就违背了客观实际,从而导致了主观任意地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看了 命题:白马非马有点不理解概念...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这一章的总结 就是所有的概念 急 2020-05-13 …
(14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强, 2020-05-16 …
按份共有的概念与特征 2020-06-17 …
纤维蛋白和纤维素是一个东西么其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书上总是把这两个互相代替呢为什么病理书上有时说纤维蛋 2020-06-18 …
50.陈旭麓认为,“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 2020-07-12 …
高一必修二数学书上没有的概念有没有容易记点的?什么是正棱柱?什么是直棱柱?什么是正四棱柱?什么是正 2020-07-31 …
文科生过完基础可以考到二本线吗如题,语文学完所有的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熟语,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用法,以 2020-11-07 …
什么是滑距?今天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老师提到了一个教材上没有的概念——滑距。我想请问一下滑距的准 2020-11-21 …
共同共有的概念及特征是什么? 2020-12-21 …
求余运算有什么实际概念或者意义吗?比如+代表有的概念,0代表没有,-代表负债RT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