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X、Y、Z、V、W为五种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是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与X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Z
题目详情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X、Y、Z、V、W为五种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是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与X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 2 2s 2 2p 6 3s 2 ;W的原子序数为29,W的离子能与乙二胺(H 2 N—CH 2 一CH 2 一NH 2 )形成配离子: ![]() 回答下列问题: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 a.配位键 b.极性键 c.离子键 d.非极性键 (2)元素X、Y、V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Z的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 ;该氢化物的沸点比甲烷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Z的另一种氢化物Z 2 H 4 分子中Z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 ![]() (4)X和Cl元素构成的化合物XCl,XCl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晶体中X + 的配位数是 ;每个X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 。 |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X、Y、Z、V、W为五种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是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与X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 2 2s 2 2p 6 3s 2 ;W的原子序数为29,W的离子能与乙二胺(H 2 N—CH 2 一CH 2 一NH 2 )形成配离子: ![]() 回答下列问题: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 a.配位键 b.极性键 c.离子键 d.非极性键 (2)元素X、Y、V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Z的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 ;该氢化物的沸点比甲烷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Z的另一种氢化物Z 2 H 4 分子中Z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 ![]() (4)X和Cl元素构成的化合物XCl,XCl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晶体中X + 的配位数是 ;每个X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 。 |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X、Y、Z、V、W为五种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是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与X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 2 2s 2 2p 6 3s 2 ;W的原子序数为29,W的离子能与乙二胺(H 2 N—CH 2 一CH 2 一NH 2 )形成配离子:
回答下列问题: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
a.配位键 b.极性键 c.离子键 d.非极性键
(2)元素X、Y、V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Z的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 ;该氢化物的沸点比甲烷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Z的另一种氢化物Z 2 H 4 分子中Z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
(4)X和Cl元素构成的化合物XCl,XCl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晶体中X + 的配位数是 ;每个X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 。

回答下列问题: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
a.配位键 b.极性键 c.离子键 d.非极性键
(2)元素X、Y、V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Z的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 ;该氢化物的沸点比甲烷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Z的另一种氢化物Z 2 H 4 分子中Z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

(4)X和Cl元素构成的化合物XCl,XCl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晶体中X + 的配位数是 ;每个X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 。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X、Y、Z、V、W为五种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是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与X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 2 2s 2 2p 6 3s 2 ;W的原子序数为29,W的离子能与乙二胺(H 2 N—CH 2 一CH 2 一NH 2 )形成配离子:
回答下列问题: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
a.配位键 b.极性键 c.离子键 d.非极性键
(2)元素X、Y、V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Z的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 ;该氢化物的沸点比甲烷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Z的另一种氢化物Z 2 H 4 分子中Z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
(4)X和Cl元素构成的化合物XCl,XCl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晶体中X + 的配位数是 ;每个X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 。

回答下列问题: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
a.配位键 b.极性键 c.离子键 d.非极性键
(2)元素X、Y、V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Z的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 ;该氢化物的沸点比甲烷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Z的另一种氢化物Z 2 H 4 分子中Z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

(4)X和Cl元素构成的化合物XCl,XCl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晶体中X + 的配位数是 ;每个X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 。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X、Y、Z、V、W为五种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是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与X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 2 2s 2 2p 6 3s 2 ;W的原子序数为29,W的离子能与乙二胺(H 2 N—CH 2 一CH 2 一NH 2 )形成配离子:
回答下列问题: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
a.配位键 b.极性键 c.离子键 d.非极性键
(2)元素X、Y、V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Z的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 ;该氢化物的沸点比甲烷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Z的另一种氢化物Z 2 H 4 分子中Z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
(4)X和Cl元素构成的化合物XCl,XCl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晶体中X + 的配位数是 ;每个X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 。

回答下列问题: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
a.配位键 b.极性键 c.离子键 d.非极性键
(2)元素X、Y、V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Z的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 ;该氢化物的沸点比甲烷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Z的另一种氢化物Z 2 H 4 分子中Z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

(4)X和Cl元素构成的化合物XCl,XCl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晶体中X + 的配位数是 ;每个X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 。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X、Y、Z、V、W为五种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是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与X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 2 2s 2 2p 6 3s 2 ;W的原子序数为29,W的离子能与乙二胺(H 2 N—CH 2 一CH 2 一NH 2 )形成配离子:
回答下列问题: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
a.配位键 b.极性键 c.离子键 d.非极性键
(2)元素X、Y、V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Z的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 ;该氢化物的沸点比甲烷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Z的另一种氢化物Z 2 H 4 分子中Z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
(4)X和Cl元素构成的化合物XCl,XCl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晶体中X + 的配位数是 ;每个X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 。
2 2 6 2 2 2 2 2
回答下列问题: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
a.配位键 b.极性键 c.离子键 d.非极性键
(2)元素X、Y、V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Z的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 ;该氢化物的沸点比甲烷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Z的另一种氢化物Z 2 H 4 分子中Z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

(4)X和Cl元素构成的化合物XCl,XCl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晶体中X + 的配位数是 ;每个X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 。

2 4

+ +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2)Mg>Al>Na(2分)
(3)三角锥形(2分);氨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sp 3 3 (2分)。
(4)6(1分);正八面体(2分)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 10 4s 1 1 (或1s 2 2 2s 2 2 2p 6 6 3s 2 2 3p 6 6 3d 10 10 4s 1 1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配位键(Cu、N之间)、极性键(N、H与C、H之间)、非极性键(C、C之间),故选abd。(2)由于Mg存在3p全空特例,Mg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都高,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故Na、Mg、Al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Al>Na。(3)NH 3 3 中N采用sp 3 3 杂化,与H结合形成三角锥形,由于N半径小,电负性大,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NH 3 3 的沸点比CH 4 4 高,N的另一种氢化物N 2 2 H 4 4 分子中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也是sp 3 3 杂化,分别N、H形成共价键。(4)从NaCl 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晶体中Na + + 的配位数是6(前后左右上下各一个Cl - - )。每个Na +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正八面体(
)。
(1)[Ar]3d 10 4s 1 (或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2分);abd(2分) (2)Mg>Al>Na(2分) (3)三角锥形(2分);氨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sp 3 (2分)。 (4)6(1分);正八面体(2分) |
(1)[Ar]3d 10 4s 1 (或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2分);abd(2分)
(2)Mg>Al>Na(2分)
(3)三角锥形(2分);氨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sp 3 (2分)。
(4)6(1分);正八面体(2分)
(2)Mg>Al>Na(2分)
(3)三角锥形(2分);氨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sp 3 (2分)。
(4)6(1分);正八面体(2分)
(1)[Ar]3d 10 4s 1 (或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2分);abd(2分)
(2)Mg>Al>Na(2分)
(3)三角锥形(2分);氨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sp 3 (2分)。
(4)6(1分);正八面体(2分)
(2)Mg>Al>Na(2分)
(3)三角锥形(2分);氨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sp 3 (2分)。
(4)6(1分);正八面体(2分)
(1)[Ar]3d 10 4s 1 (或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2分);abd(2分)
(2)Mg>Al>Na(2分)
(3)三角锥形(2分);氨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sp 3 (2分)。
(4)6(1分);正八面体(2分)
(2)Mg>Al>Na(2分)
(3)三角锥形(2分);氨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sp 3 (2分)。
(4)6(1分);正八面体(2分)
(1)[Ar]3d 10 4s 1 (或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2分);abd(2分)
(2)Mg>Al>Na(2分)
(3)三角锥形(2分);氨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sp 3 (2分)。
(4)6(1分);正八面体(2分)
(1)[Ar]3d 10 10 4s 1 1 (或1s 2 2 2s 2 2 2p 6 6 3s 2 2 3p 6 6 3d 10 10 4s 1 1 )(2分);abd(2分)(2)Mg>Al>Na(2分)
(3)三角锥形(2分);氨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sp 3 (2分)。
(4)6(1分);正八面体(2分)
(2)Mg>Al>Na(2分)
(3)三角锥形(2分);氨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sp 3 3 (2分)。
(4)6(1分);正八面体(2分)
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及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由“X是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可确定X是钠;“Y与X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 可确定Y是Al;由“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可确定Z是N;由“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 2 2s 2 2p 6 3s 2 ”可确定V是Mg;由“W的原子序数为29”可确定W是Cu。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 4s 1 (或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配位键(Cu、N之间)、极性键(N、H与C、H之间)、非极性键(C、C之间),故选abd。(2)由于Mg存在3p全空特例,Mg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都高,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故Na、Mg、Al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Al>Na。(3)NH 3 中N采用sp 3 杂化,与H结合形成三角锥形,由于N半径小,电负性大,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NH 3 的沸点比CH 4 高,N的另一种氢化物N 2 H 4 分子中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也是sp 3 杂化,分别N、H形成共价键。(4)从NaCl 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晶体中Na + 的配位数是6(前后左右上下各一个Cl - )。每个Na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正八面体( ![]() |
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及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由“X是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可确定X是钠;“Y与X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 可确定Y是Al;由“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可确定Z是N;由“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 2 2s 2 2p 6 3s 2 ”可确定V是Mg;由“W的原子序数为29”可确定W是Cu。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 4s 1 (或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配位键(Cu、N之间)、极性键(N、H与C、H之间)、非极性键(C、C之间),故选abd。(2)由于Mg存在3p全空特例,Mg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都高,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故Na、Mg、Al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Al>Na。(3)NH 3 中N采用sp 3 杂化,与H结合形成三角锥形,由于N半径小,电负性大,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NH 3 的沸点比CH 4 高,N的另一种氢化物N 2 H 4 分子中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也是sp 3 杂化,分别N、H形成共价键。(4)从NaCl 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晶体中Na + 的配位数是6(前后左右上下各一个Cl - )。每个Na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正八面体(
)。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 4s 1 (或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配位键(Cu、N之间)、极性键(N、H与C、H之间)、非极性键(C、C之间),故选abd。(2)由于Mg存在3p全空特例,Mg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都高,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故Na、Mg、Al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Al>Na。(3)NH 3 中N采用sp 3 杂化,与H结合形成三角锥形,由于N半径小,电负性大,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NH 3 的沸点比CH 4 高,N的另一种氢化物N 2 H 4 分子中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也是sp 3 杂化,分别N、H形成共价键。(4)从NaCl 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晶体中Na + 的配位数是6(前后左右上下各一个Cl - )。每个Na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正八面体(

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及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由“X是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可确定X是钠;“Y与X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 可确定Y是Al;由“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可确定Z是N;由“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 2 2s 2 2p 6 3s 2 ”可确定V是Mg;由“W的原子序数为29”可确定W是Cu。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 4s 1 (或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配位键(Cu、N之间)、极性键(N、H与C、H之间)、非极性键(C、C之间),故选abd。(2)由于Mg存在3p全空特例,Mg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都高,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故Na、Mg、Al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Al>Na。(3)NH 3 中N采用sp 3 杂化,与H结合形成三角锥形,由于N半径小,电负性大,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NH 3 的沸点比CH 4 高,N的另一种氢化物N 2 H 4 分子中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也是sp 3 杂化,分别N、H形成共价键。(4)从NaCl 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晶体中Na + 的配位数是6(前后左右上下各一个Cl - )。每个Na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正八面体(
)。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 4s 1 (或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配位键(Cu、N之间)、极性键(N、H与C、H之间)、非极性键(C、C之间),故选abd。(2)由于Mg存在3p全空特例,Mg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都高,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故Na、Mg、Al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Al>Na。(3)NH 3 中N采用sp 3 杂化,与H结合形成三角锥形,由于N半径小,电负性大,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NH 3 的沸点比CH 4 高,N的另一种氢化物N 2 H 4 分子中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也是sp 3 杂化,分别N、H形成共价键。(4)从NaCl 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晶体中Na + 的配位数是6(前后左右上下各一个Cl - )。每个Na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正八面体(

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及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由“X是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可确定X是钠;“Y与X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 可确定Y是Al;由“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可确定Z是N;由“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 2 2s 2 2p 6 3s 2 ”可确定V是Mg;由“W的原子序数为29”可确定W是Cu。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 4s 1 (或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配位键(Cu、N之间)、极性键(N、H与C、H之间)、非极性键(C、C之间),故选abd。(2)由于Mg存在3p全空特例,Mg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都高,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故Na、Mg、Al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Al>Na。(3)NH 3 中N采用sp 3 杂化,与H结合形成三角锥形,由于N半径小,电负性大,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NH 3 的沸点比CH 4 高,N的另一种氢化物N 2 H 4 分子中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也是sp 3 杂化,分别N、H形成共价键。(4)从NaCl 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晶体中Na + 的配位数是6(前后左右上下各一个Cl - )。每个Na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正八面体(
)。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 4s 1 (或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配位键(Cu、N之间)、极性键(N、H与C、H之间)、非极性键(C、C之间),故选abd。(2)由于Mg存在3p全空特例,Mg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都高,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故Na、Mg、Al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Al>Na。(3)NH 3 中N采用sp 3 杂化,与H结合形成三角锥形,由于N半径小,电负性大,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NH 3 的沸点比CH 4 高,N的另一种氢化物N 2 H 4 分子中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也是sp 3 杂化,分别N、H形成共价键。(4)从NaCl 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晶体中Na + 的配位数是6(前后左右上下各一个Cl - )。每个Na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正八面体(

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及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由“X是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可确定X是钠;“Y与X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 可确定Y是Al;由“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可确定Z是N;由“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 2 2s 2 2p 6 3s 2 ”可确定V是Mg;由“W的原子序数为29”可确定W是Cu。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 4s 1 (或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配位键(Cu、N之间)、极性键(N、H与C、H之间)、非极性键(C、C之间),故选abd。(2)由于Mg存在3p全空特例,Mg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都高,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故Na、Mg、Al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Al>Na。(3)NH 3 中N采用sp 3 杂化,与H结合形成三角锥形,由于N半径小,电负性大,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NH 3 的沸点比CH 4 高,N的另一种氢化物N 2 H 4 分子中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也是sp 3 杂化,分别N、H形成共价键。(4)从NaCl 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晶体中Na + 的配位数是6(前后左右上下各一个Cl - )。每个Na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正八面体(
)。
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及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由“X是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可确定X是钠;“Y与X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 可确定Y是Al;由“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可确定Z是N;由“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 2 2 2s 2 2 2p 6 6 3s 2 2 ”可确定V是Mg;由“W的原子序数为29”可确定W是Cu。(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 4s 1 (或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配位键(Cu、N之间)、极性键(N、H与C、H之间)、非极性键(C、C之间),故选abd。(2)由于Mg存在3p全空特例,Mg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都高,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故Na、Mg、Al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Al>Na。(3)NH 3 中N采用sp 3 杂化,与H结合形成三角锥形,由于N半径小,电负性大,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NH 3 的沸点比CH 4 高,N的另一种氢化物N 2 H 4 分子中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也是sp 3 杂化,分别N、H形成共价键。(4)从NaCl 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晶体中Na + 的配位数是6(前后左右上下各一个Cl - )。每个Na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正八面体(

(1)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 10 4s 1 1 (或1s 2 2 2s 2 2 2p 6 6 3s 2 2 3p 6 6 3d 10 10 4s 1 1 ),该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配位键(Cu、N之间)、极性键(N、H与C、H之间)、非极性键(C、C之间),故选abd。(2)由于Mg存在3p全空特例,Mg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都高,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故Na、Mg、Al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Al>Na。(3)NH 3 3 中N采用sp 3 3 杂化,与H结合形成三角锥形,由于N半径小,电负性大,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NH 3 3 的沸点比CH 4 4 高,N的另一种氢化物N 2 2 H 4 4 分子中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也是sp 3 3 杂化,分别N、H形成共价键。(4)从NaCl 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晶体中Na + + 的配位数是6(前后左右上下各一个Cl - - )。每个Na + + 周围与其紧邻的Cl - - 围成的几何图形为正八面体(

看了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什么叫做生物抗性?在高中生物课程中谈到自由水与结合水时,提到生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与生物体抗性 2020-04-13 …
(20vv•莱芜模拟)植物体与0体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结构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是植物与0类却有着密 2020-05-02 …
物质与结构正在学,没怎么懂,想问一些问题,1,那个构造原理示意图需要大概背一下吗?不背的话怎么知道 2020-05-15 …
在物质与结构这本化学书上有一条这样的习题!是有关碘晶胞的,问碘分子的排列的方向有几种?图省了!按我 2020-05-16 …
我高中没学过物质与结构这本书,大学是学医的,化学学的也很浅显,我想知道,怎么看哪种原子缺电子或者是 2020-05-24 …
幼小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断增大时,植物体内新陈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 2020-06-17 …
当生物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的水()A.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增大B.结合水少于自由水C.结合 2020-06-18 …
(2013•许昌三模)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与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都 2020-11-12 …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超14000亿美元,增长20%以上,外贸结构不断优化。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扩 2020-12-09 …
孕妇禁忌食物大总结 2021-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