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如图2是实验室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表达式是: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2)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的现象
题目详情
如图2是实验室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表达式是:
(2)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的现象是
(3)如果红磷熄灭没有完全冷却到室温后就打开弹簧夹,实验测量的结果会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______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用聚光的方法点燃红磷(如图1),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
(5)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

五氧化二磷
点燃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点燃 点燃
1 1 5 5
1 1 5 5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表达式是: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 点燃 |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 点燃 |
(2)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看到的现象是
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
| 1 |
| 5 |
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
| 1 |
| 5 |
(3)如果红磷熄灭没有完全冷却到室温后就打开弹簧夹,实验测量的结果会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______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用聚光的方法点燃红磷(如图1),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
(5)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 点燃 |
| 点燃 |
| 点燃 |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 点燃 |
| 点燃 |
| 点燃 |
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
| 1 |
| 5 |
| 1 |
| 5 |
| 1 |
| 5 |
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
| 1 |
| 5 |
| 1 |
| 5 |
| 1 |
| 5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也可);
(2)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压强减小.所以,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
;故答案为: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
;
(3)如果红磷熄灭后没有完全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实验结果会偏低,其原因是: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故答案为: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
(4)改进后装置用聚光的方法点燃红磷,装置始终密闭,因此优点是: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5)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为:否,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点燃 点燃 点燃
(2)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压强减小.所以,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
;故答案为: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
;
(3)如果红磷熄灭后没有完全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实验结果会偏低,其原因是: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故答案为: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
(4)改进后装置用聚光的方法点燃红磷,装置始终密闭,因此优点是: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5)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为:否,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1 15 5 5;故答案为: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
;
(3)如果红磷熄灭后没有完全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实验结果会偏低,其原因是: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故答案为: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
(4)改进后装置用聚光的方法点燃红磷,装置始终密闭,因此优点是: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5)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为:否,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1 15 5 5;
(3)如果红磷熄灭后没有完全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实验结果会偏低,其原因是: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故答案为: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
(4)改进后装置用聚光的方法点燃红磷,装置始终密闭,因此优点是: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5)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为:否,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点燃 |
(2)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压强减小.所以,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
| 1 |
| 5 |
| 1 |
| 5 |
(3)如果红磷熄灭后没有完全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实验结果会偏低,其原因是: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故答案为: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
(4)改进后装置用聚光的方法点燃红磷,装置始终密闭,因此优点是: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5)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为:否,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点燃 |
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也可);
(2)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压强减小.所以,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
| 1 |
| 5 |
| 1 |
| 5 |
(3)如果红磷熄灭后没有完全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实验结果会偏低,其原因是: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故答案为: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
(4)改进后装置用聚光的方法点燃红磷,装置始终密闭,因此优点是: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5)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为:否,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1 |
| 5 |
| 1 |
| 5 |
(3)如果红磷熄灭后没有完全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实验结果会偏低,其原因是: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故答案为: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
(4)改进后装置用聚光的方法点燃红磷,装置始终密闭,因此优点是: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5)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为:否,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1 |
| 5 |
(3)如果红磷熄灭后没有完全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实验结果会偏低,其原因是: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故答案为:与室温相比,剩余气体温度较高,压强偏大,因此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
(4)改进后装置用聚光的方法点燃红磷,装置始终密闭,因此优点是: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5)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为:否,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看了 如图2是实验室里测定空气中氧...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从河流与城市选址的关系看兰州属于A两条大河交汇处B陆上交通线过喝点位置C河流水运的起点位置D河口 2020-06-05 …
状语前置句缩句时,要去掉状语么?比如:在她的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应怎么改? 2020-06-20 …
(1)甲同学用如图B装置做NH3喷泉实验,关闭K2,打开K1,用手捂热圆底烧瓶,一段时间后看到烧瓶 2020-06-29 …
想问问关于地震地裂度问题假如a点7级地震,b点离a点直线距离200公里,那么b点的地震烈度应该为几 2020-07-21 …
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 2020-11-20 …
科力达全站仪放样确定第三点后,如何查看该点的高程是多?科力达全站仪的测站点和后视点设置好了,放样第三 2020-12-30 …
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制取乙烯时,常会看到烧瓶中液体变黑,并在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等杂质.某 2021-02-01 …
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制取乙烯时,常会看到烧瓶中液体变黑,并在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等杂质.某 2021-02-01 …
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制取乙烯时,常会看到烧瓶中液体变黑,并在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等杂质.某 2021-02-01 …
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制取乙烯时,常会看到烧瓶中液体变黑,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等杂质.某课外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