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15分)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进而制取1,2-二溴乙烷。(1)用下列仪器(短接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完成该实验,若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则正确的连接顺序是:B

题目详情
(15分)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进而制取1,2-二溴乙烷。
(1)用下列仪器(短接 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完成该实验,若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则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B经A(1)插入A中,D接A(2);A(3)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

(2)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与分液漏斗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烧杯中的冷水和反应管内液溴上的水层作用均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置F拆除,在E中的主要副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准确测定乙烯的产量,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1所示装置进行实 验,反应结束后,测其实验前后的质量,由此得到乙烯产量。
方案I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乙烯的体积,由此算得乙烯产量。
(15分)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进而制取1,2-二溴乙烷。
(1)用下列仪器(短接 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完成该实验,若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则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B经A(1)插入A中,D接A(2);A(3)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

(2)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与分液漏斗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烧杯中的冷水和反应管内液溴上的水层作用均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置F拆除,在E中的主要副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准确测定乙烯的产量,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1所示装置进行实 验,反应结束后,测其实验前后的质量,由此得到乙烯产量。
方案I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乙烯的体积,由此算得乙烯产量。
(15分)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进而制取1,2-二溴乙烷。
(1)用下列仪器(短接 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完成该实验,若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则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B经A(1)插入A中,D接A(2);A(3)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

(2)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与分液漏斗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烧杯中的冷水和反应管内液溴上的水层作用均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置F拆除,在E中的主要副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准确测定乙烯的产量,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1所示装置进行实 验,反应结束后,测其实验前后的质量,由此得到乙烯产量。
方案I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乙烯的体积,由此算得乙烯产量。
(15分)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进而制取1,2-二溴乙烷。
(1)用下列仪器(短接 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完成该实验,若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则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B经A(1)插入A中,D接A(2);A(3)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

(2)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与分液漏斗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烧杯中的冷水和反应管内液溴上的水层作用均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置F拆除,在E中的主要副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准确测定乙烯的产量,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1所示装置进行实 验,反应结束后,测其实验前后的质量,由此得到乙烯产量。
方案I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乙烯的体积,由此算得乙烯产量。
(15分)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进而制取1,2-二溴乙烷。
(1)用下列仪器(短接 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完成该实验,若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则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B经A(1)插入A中,D接A(2);A(3)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

(2)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与分液漏斗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烧杯中的冷水和反应管内液溴上的水层作用均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置F拆除,在E中的主要副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准确测定乙烯的产量,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1所示装置进行实 验,反应结束后,测其实验前后的质量,由此得到乙烯产量。
方案I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乙烯的体积,由此算得乙烯产量。
(15分)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进而制取1,2-二溴乙烷。
(1)用下列仪器(短接 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完成该实验,若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则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B经A(1)插入A中,D接A(2);A(3)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

(2)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与分液漏斗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烧杯中的冷水和反应管内液溴上的水层作用均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置F拆除,在E中的主要副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准确测定乙烯的产量,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1所示装置进行实 验,反应结束后,测其实验前后的质量,由此得到乙烯产量。
方案I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乙烯的体积,由此算得乙烯产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共15分)
(1)C、F、E、G(3分)                  
(2)位于三颈烧瓶的液体中央;(2分) 
(3)平衡上下气压,使液体顺利滴下;(2分)
(4)减少溴的挥发损失(2分);SO 2 +Br 2 +H 2 O="=" H 2 SO 4 +2HBr(3分)
(5)方案II(3分)
(共15分)
(1)C、F、E、G(3分)                  
(2)位于三颈烧瓶的液体中央;(2分) 
(3)平衡上下气压,使液体顺利滴下;(2分)
(4)减少溴的挥发损失(2分);SO 2 +Br 2 +H 2 O="=" H 2 SO 4 +2HBr(3分)
(5)方案II(3分)
(共15分)
(1)C、F、E、G(3分)                  
(2)位于三颈烧瓶的液体中央;(2分) 
(3)平衡上下气压,使液体顺利滴下;(2分)
(4)减少溴的挥发损失(2分);SO 2 +Br 2 +H 2 O="=" H 2 SO 4 +2HBr(3分)
(5)方案II(3分)
(共15分)
(1)C、F、E、G(3分)                  
(2)位于三颈烧瓶的液体中央;(2分) 
(3)平衡上下气压,使液体顺利滴下;(2分)
(4)减少溴的挥发损失(2分);SO 2 +Br 2 +H 2 O="=" H 2 SO 4 +2HBr(3分)
(5)方案II(3分)
(共15分)
(1)C、F、E、G(3分)                  
(2)位于三颈烧瓶的液体中央;(2分) 
(3)平衡上下气压,使液体顺利滴下;(2分)
(4)减少溴的挥发损失(2分);SO 2 +Br 2 +H 2 O="=" H 2 SO 4 +2HBr(3分)
(5)方案II(3分)
(共15分)
(1)C、F、E、G(3分)                  
(2)位于三颈烧瓶的液体中央;(2分) 
(3)平衡上下气压,使液体顺利滴下;(2分)
(4)减少溴的挥发损失(2分);SO 2 2 +Br 2 2 +H 2 2 O="=" H 2 2 SO 4 4 +2HBr(3分)
(5)方案II(3分)
看了 (15分)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