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的意思是什么

题目详情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的意思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翻译
烟雾四处弥漫笼罩澄碧江水
皎洁明月不停的向南边飞移
心中的寂寞多得将离亭掩盖
这个夜晚的山水都呈现寒意
诗的前两句“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这四句诗,分别来看,首句写的是地面景,次句写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写的是近处景,末句写的是远方景,看似各自独立的四个画面,而又相互关连,融合为一.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指出这首诗的“‘寂寞’句跟首句,‘江山’句顶次句”.这是说,一三两句都是写离亭,而门户深掩之景是与烟笼碧砌之景相照应的;二四两句都是写从离亭眺望所见,而江山夜寒之景又是与中天月驰之景相绾合的.这是一三两句之间与二四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其实,一二两句之间与三四两句之间也有其内在联系.对月夜景色有体验的读者会知道,地面的烟雾往往随夜深月转而加浓.杜牧《泊秦淮》诗中的“烟笼寒水月笼纱”句和李存勗《忆仙姿》词中的“残月落花烟重”句,都是如实地写出了烟雾与夜月的关系.同时,对送别有体验的读者也知道,当行人未去、匆匆话别之际,是无暇远眺周围景色的,只有在行人已去、惘惘若失之时,才会从凝望中产生这种江山夜寒之感.谢逸《千秋岁》词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句,所写的感受也与此相似.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诗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可能离开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这个“寒”字在本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而且,这首诗中可以拈出的透露离情的字眼,还不止一个“寒”字.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看了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的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古诗词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  2020-04-0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  2020-05-13 …

阅读答题。恶少年愠其诞,瞷(偷看)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  2020-06-21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早秋三首(其一)[唐]许浑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2020-06-26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2020-06-2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  2020-06-3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除夜二首(其一)①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  2020-07-12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  2020-12-07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月夜①王勃杜甫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2020-12-2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