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孔子的无可无不可春秋末期的鲁国据说有一段时间没有国君,国政被权臣把持.阳货,季氏的家臣,应该说是乱臣家的乱臣了.大家都讨厌阳货,有一个人尤其讨厌他,连看他一眼都不愿看.可是,阳货

题目详情
孔子的无可无不可
春秋末期的鲁国据说有一段时间没有国君,国政被权臣把持.阳货,季氏的家臣,应该说是乱臣家的乱臣了.大家都讨厌阳货,有一个人尤其讨厌他,连看他一眼都不愿看.可是,阳货很崇拜这个人,就想向这个人请教点事情.于是,阳货就设法去给这个人送礼.按照当时的规矩,收了人家的礼要还礼的.但是,这个人又不想看见阳货.怎么办?于是,他选择了一个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还礼.既不失礼,又不见人.
这个人就是圣人孔子.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什么是圣人?圣人也是常人,而且是常人的常人.圣人每天推开门也要面对油盐酱醋茶,圣人也要过日子.
孔子在世的时候,已经有人称他圣人了.如今我们谈起孔子都说他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总会把他同正人君子、道貌岸然联系起来.其实,孔子面对生活中复杂的人和事,总能游刃有余,灵活处置.
他的灵活劲儿,绝对超出你的想象.至少是曾参想不到的.
曾参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但却遭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原来,曾参的爸爸曾点脾气不太好.不是不太好,是太不好.有一次,曾参和他的爸爸在自家田里锄草,曾参一不小心把瓜藤锄断了.瓜还没熟把瓜藤锄断了,等于把瓜给毁了.爸爸一气之下拿起一根棍子就打,直到把孩子打昏过去.
过了好久,曾参苏醒过来.为了不让爸爸担心,他忍着疼痛唱起了歌.回到家,为了不让妈妈担心,他又忍着剧痛继续弹琴.
曾参认为他这样做是最孝顺的,还沾沾自喜地跟同学讲这件事.他对同学说,我最孝顺了,爸爸打我,我都不跑,让爸爸打到满意为止.话传到孔子耳中,孔子把他找来,严厉警告曾参,这是绝对错误的.曾参吓了一跳,难道老师认为我应该跑吗?孔子说,跑还是不跑,要看你爸爸拿的棍子是粗还是细,棍子太粗可能把人打伤或打死,你就得赶快跑.你要真孝顺,就得为爸爸的名声着想.如果一个人把儿子打伤了,或者打死了,一定会被嘲笑的.你的爸爸要为此背上沉重的恶名.所以,爸爸拿很粗的棍子你就跑,这就是孝顺.爸爸拿细的棍子呢,你就不要跑,这个时候跑,你就是不孝了.反正他拿着细棍子,打几下也无妨.此乃“大杖则走,小杖则受”.
曾参无论如何想不到,夫子会这样灵活地处理这件事情.
对待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态度,处理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方法.孔子在《论语》里明确讲过:“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就行.这反映了孔子“毋必毋固”,通权达变的思想.
对此,一身浩然正气的孟子也谈到了他对孔子这方面的佩服:“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所以,孔子又被称为“圣之时”,是识时务的圣人.
看看圣人,比对一下自己,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是否应该灵活洒脱一点更好?只要不违背大的原则,完全可以灵活处置.没有什么是绝对要做的,也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做的.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得到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放弃的.
1、文章叙述了有关孔子的哪2件事?
2、第2段“圣人也是常任”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第6段中“这样”指什么?
4、第8段引用孟子的话又什么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件是说孔子的聪明,第二件是说孔子是个孝顺的人!
2、意思是圣人也是跟我们一样的平凡人!
3、这样的意思是,他宁愿自己承担痛苦也不要父母替他担心!
4、作用是激励我们要向孔子学习,该前进的时候就进,该停的时候就停,能支持多久就多久,能快就快,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就是孔子!
看了 孔子的无可无不可春秋末期的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